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中国人能够干好大高炉

2011年11月04日15:30
来源:千龙网
中国人能够干好大高炉
  张寿荣,当今中国冶金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工程院唯一专攻炼铁的院士,他的炼铁生涯与共和国走过了同样的岁月。2011年10月30日至31日,张老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不顾83岁高龄,往返奔波千余里,到渤海之滨的“海上钢城”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调研高炉运行情况并现场指导。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老人。

  张老是炼铁界的“泰斗”,我们的话题自然从首钢京唐公司的5500立方米高炉说起。张老说,建设大型高炉是世界冶金行业的一个趋势。“大高炉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性和稳定性都好,符合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张老介绍说,当时在研究首钢京唐公司高炉设备选型方案时,他和许多专家都坚持上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这是针对中国钢铁业过于分散,高能耗、高污染、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他认为,不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中国就不可能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张老告诉记者,西方先进国家现代钢铁业起步比我们要早得多,英国从工业革命时就开始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钢铁业在“二战”前就比较发达了,中国才不过三四十年,要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步子就必须快一些。他说:“干大高炉我们没有经验,但没有经验不等于不要干。不干就不能前进,就要永远落在别人后面。中国人干过的许多事都是没有经验的,但干得都很好。”他举例说,“搞原子弹、氢弹我们没有经验,干航天我们也没有经验,尽管也走过弯路,但最终还是成功了。所以,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干好大高炉!”。张老接着说:“中国钢铁业是一定要前进的,要前进就免不了遇到困难,免不了要交学费,这不可怕,也不要怕,要大胆地往前走。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就必须建设一大批现代化的企业,首钢向前迈了一步,做出示范,积累了经验,其他的企业跟上来,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的钢铁业就一定能够强大起来。”

  张院士认为,从首钢京唐公司目前的装备水平看,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要把一流的装备水平发挥出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根据他的经验,一个大型钢铁厂建成以后,一般需要五六年的调整适应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年,调整好了,就会发挥很好的效益。他说,“首钢这样一个大型钢铁企业,从内陆搬到沿海,还有那么多的职工需要安置,确实不容易,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建成这么好的钢铁厂,首钢干得不错!”他认为,首钢京唐公司从基本建成到现在才一两年的时间,高炉负荷已经达到5.0(指加入高炉冶炼的焦碳与矿石之比,表示高炉冶炼强度和生产能力的指标)以上,已经接近国际上同类型高炉的日常运行水平,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再给一些时间,首钢京唐公司的先进性一定会体现出来。“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尽可能地缩短这个时间。”

  谈到中国与先进国家钢铁企业的差距,张老说,“现在我们的装备水平上来了,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装备是硬件,管理是软件,硬件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跟上来。只有这样,先进装备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产生协同效益,才称得上真正的一流企业。”

  “我对首钢京唐充满信心!”采访临近结束时,张老如是说。(来源:首钢日报)

(责任编辑:UN6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