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70名哈佛大学学生退选曼昆 称其课引爆金融危机

2011年11月10日09:48
来源:橙网-重庆时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

    “他教的学生太保守引发金融危机”,哈佛70学生退选其课程

  曼昆的经济学理论真的没有用了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前天,70名哈佛大学学生集体退出了该校经济学教授格雷格·曼昆(也是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的课程,他们宣称曼昆的保守教育影响了哈佛的前一代学生,而那一代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今天的决策者和银行家,造成了当今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这些学生在一封公开信中称,希望经济学课程中能够讨论不同经济模式的好处与缺陷。他们抱怨称,当前的课程中很少有来自学术期刊的文章。

  “我们发现今天的经济学课程只包含有限的经济学观点,我们认为当今社会存在长期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我们非常担忧这种偏见会影响学生、大学乃至社会。”学生们认为,曼昆的影响力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许多哈佛毕业生在全球金融机构、公共政策领域占据高位。”

  曼昆对于学生的退课评论称:“我感觉他们可能离开得早了一点儿。”但他表示尊重学生们的抗议行动。

  《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没有错,学生们应该怪看书的人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课,其中,放入的都是已经成型、公认的理论,肯定不会添加最新的研究理论。” 重庆大学蒲勇健教授表示这个新闻,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八卦。

  “现在西方的主力经济学教材,将人描绘成了赚钱的机器。缺少对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宣传。” 对于学生指出曼昆的书造成社会经济不平等,甚至影响了金融危机,蒲勇健教授指出,这些责任不能都只怪罪到曼昆一个人身上。华尔街的高管们,也许当初知道他们的决策会引来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另外,包括曼昆在内,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对市场制度的推崇,已经超越了实际的现实情况,对于市场制度的局限描述不多。”

  “将责任都归结于曼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著名经济学评论员胡伟清教授表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相当于只是一位启蒙老师,现在的决策者或是银行家,都研读过更高深的经济学书籍,对于他们来说,曼昆的书对他们的影响有限。

  在西方国家,虽然政府也经常干预市场,但所推崇的是市场自由化理论。退课的学生们指出曼昆推崇的自由市场理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然而,这一问题,在当今国际上,经济学学术界分为两派,仍然在为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争得难分伯仲。并且,因为政府干预市场在短期内,效果明显,还稍占一点优势。

  N·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1958年2月3日-),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29岁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昆曾是小布什总统的顾问,现在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顾问。

  曼昆在1998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使他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高度评价,《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在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中,曼昆的学生人数最多,约700人。

  你的消费投资也用得上《经济学原理》

  学生们把对金融危机的抗议行动,放到了曼昆教授身上,显然是怪错了地方。

  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在1998年出版时就创下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目前全球最畅销的经济类书籍之一,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罗列的十大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可以用到。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解读:人们时时刻刻都在面临选择,有了选择就需要权衡。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解读:也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经济学上用机会成本来定义,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你决定上大学时,此时你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读大学的这四年时间,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创造财富。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解读:经济学上称为边际分析,就是最后一个单位的增量分析。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解读:不同的机制造就人们不同的行为。人们通过比较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解读: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擅长的与别人进行交换,人们从相互交易中获利。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解读:亚当斯密斯“无形的手”。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解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在公共品、垄断等方面市场有时会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

  个人的决策和人们的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解读:同样10个人做蛋糕,如果生产能力越强,比如A蛋糕房采用手工做,B蛋糕房采用机器辅助。肯定是B蛋糕房的产量大,因为机器的帮助,B蛋糕房的人均产量就比A蛋糕房要多了,也就是生产率高于A。因此10个人可以分的蛋糕更多了,也就是生活水平越好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解读:通货膨胀,一斤米能够一个人吃三天,这个价值是不变的。以前工资低,卖5角,现在卖1元,是因为你工资涨了钱不值钱了,但米的价值一直还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解读:物价会刺激生产,当物价上涨了,短期内,就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率就会下降。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