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资料:“食育”与智、德、体育同样重要

2011年11月11日17: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陈展红

  自2005年4月起,日本全国中小学开始实施营养教员制度,这标志着日本学校的“食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食育已经被提升到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重要地位。

  日本学校的食育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自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的小学和部分中学就开始给学生供应午餐。1954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学校给食法》,明确规定,学校供餐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餐饮习惯,促进人际交往,了解营养、健康以及和粮食生产有关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日本学校的食育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食育也不仅限于午餐,生活、社会等有关课程及课外活动中也有很多食育的内容。

  根据笔者了解的资料,目前日本学校的食育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饮食习惯养成 每天中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随时指导他们养成饭前洗手,不偏食等良好习惯。

  了解食品 知识每个月的午餐食谱都会提前发给学生。每天的主、副食甜点的名称以及制作材料甚至调味品都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营养与健康知识 小学校的食谱上,各种材料都按照它们对身体的主要作用分别列出,有“强壮身体的材料(肉类、奶类等)”、“提供能量的材料(淀粉、糖类、油类等)”、“调整身体状态的材料(蔬菜、水果、海藻等)”。每个月学校还印发一份《给食通讯》,介绍一些食品和健康的知识。有的学校还为孩子介绍食品添加剂和残留农药等知识。

  烹饪知识 《给食通讯》经常会介绍一些食品的制作方法,有的学校还让学生亲自到伙房帮厨。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有食品制作的内容。

  劳动习惯的养成 每天午餐时,孩子们要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配餐室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值日生分工明确,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做得井井有条。

  增进人际关系 午餐时,孩子们都围坐在一起,这是一种自然的交流机会。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和配餐室教师握手的活动,增进了双方的感情联络。

  培养环境意识 每天饭后,垃圾要分门别类地丢掉。比如,牛奶瓶的玻璃瓶身、塑料瓶盖以及瓶盖里的硬纸片都要分别放到不同的袋子里,以便回收利用。孩子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此外,有的学校还组织学生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农产品的种类以及地方特产,并进一步了解全国的农业生产情况。

  “食农”教育 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食物是怎么来的。有的学校在附近的农村建立了水稻基地,让孩子们参加水稻生产的各个过程;有的学校教他们制作海苔、豆腐;有的学校让他子们在校园里种植农产品——他们品尝自己栽培或制作的食物时,都说“好吃”。

  传播本土饮食文化 日本各地的饮食各有特点,材料的使用、制作的方法、食物名称的特殊含义,食物与季节和节日的关系等都是饮食文化的体现。学校的午餐中也常会让孩子品尝一些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饭菜,并在食谱中给予介绍。另外,学校还注意宣传日本传统饮食对健康的好处。学校现在午餐的内容也是以日本传统的饮食结构为主,通常包括主食(面包、米饭或面条)、副食、甜点(水果、酸奶等)和牛奶。

  促进国际理解 由于2005年在日本召开国际博览会,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世界,这两年的午餐食谱里还加进了不少异国风味。在品尝异国食品的同时,孩子们也学到了一些有关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等知识(学校每个月都发给学生有关的资料)。

  然而,日本当前少年儿童饮食健康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不吃早餐、过多食用快餐及方便食品、偏食、营养不均衡、肥胖儿童增加、过度瘦身,等等。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学生的食育,这也是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认为,食育的目的是让少年儿童具备自己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减少生活习惯病的发生,并呼吁制定食育基本法。

  此次营养教员制度的实施,要求中小学要配备获得资格证书的专门的营养教员,更全面深入地对学生进行食育。这是日本学校食育的一个新开端,已经写入有关法律。食育将成为日本学校一项正式的教育内容。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8日第6版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