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深圳第一个微小卫星发射 未来5年产8至10颗卫星

2011年11月21日09:58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党委书记赵福顺研究员:

  深圳将成微小卫星研制龙头

  綦伟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綦伟

  “非常顺利,非常成功!”这是试验卫星四号成功发射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福顺研究员见到本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对深圳航天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赵福顺向记者作了详细的介绍。

  深圳跻身航天科技八大基地之一

  深圳有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并已翱翔苍穹,这有赖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精心谋划,也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慧眼独具和大力支持。200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全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发展目标。新体系要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天津、内蒙古、深圳(香港)和海南等四大基地。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的成立,便是上述发展思路的重要结果。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整合航天资源,在深圳建立航天基地,发展以卫星研发制造为主的航天产业”。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这里有中国航天和高校多年的技术积累,有深圳国际化产业基地的特区优势、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

  微小卫星产业正处于启动机遇期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把发展微小卫星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试验卫星四号就是一颗微小卫星。别小瞧微小卫星,以试验系列卫星为例,自2004年至今已研制4颗。微小卫星在进行空间科学探测、新技术试验、国土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显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较于传统大卫星,微小卫星研制周期短,容易做到围绕载荷进行任务设计,缩短技术工程应用的转化过程。虽然功能单一,但如果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微小卫星组成一个“星座”,其功能和性能甚至可以超越一颗大卫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成为最活跃、最富挑战性和最具有市场前景的空间技术产品。我们正是要抓住这一产业启动机遇期,采用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微小卫星的产业化进程,以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年产8至10颗微小卫星

  “十二五”期间,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首先要完成深圳卫星大厦的建设。此次试验卫星四号的研发在深圳完成,但由于深圳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条件,所以卫星的生产不得不移至北京租用场地进行。待深圳卫星大厦建成启用后,整个卫星的研发生产都可在深圳完成。

  还有就是加快推进深圳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届时,公司有望形成年产8至10颗微小卫星的研制能力,这也意味着深圳成为行业龙头。

  第二颗“深圳造”卫星料明年升空

  目前,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已在研制中,预计第二颗“深圳造”卫星明年可升空。另外,“对地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重点领域指南。该项目由2至3颗微小卫星组成,服务广东及周边区域的国土规划与资源调查、环境灾害监测、水利监测等,将填补我国低成本遥感微小卫星的发展空白。

  (深圳特区报酒泉11月20日电)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