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去年约六成私募颗粒无收 私募行业迎首次大洗牌

2012年01月04日08:13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正当大家喜迎新年之际,深圳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的董事长却在忙着和客户及信托公司沟通清盘的事情。“阳光私募迎来了行业诞生以来的首次大洗牌。”暴利、强庄、彪悍等光环一层层被剥落,巨亏、清盘、并购、募集延期、公司裁员成为私募们的主旋律。

  2011年,私募江湖,风流似被雨打风吹去!在经过七年的高速发展后,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如果这种“没饭吃”的行情持续,将不断有小私募撑不下去而倒闭。 文/表 记者吴倩

  倒闭之忧:

  四产品未满“周岁”已夭折

  “这是2007年11月发行的产品,正好遇上2008年的暴跌。现在产品运作满4年,但净值还在0.7元附近,若要回到1元的成本线净值还要上涨42%。但未来两三年内几乎都看不到希望。”面对回本遥遥无期,深圳这家小私募基金不得不清盘退出。

  2011年5月,成都阳光私募鼎弘义忽然宣布解散旗下唯一一只信托产品“鼎弘义1期”,总经理张诚解释为由于产品规模过小导致清盘。由此,一轮“清盘潮”开始席卷私募界。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6日,2011年已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盘,2010年该数字仅为83只。另外,还有140余只产品因业绩差或客户赎回导致规模缩水,走到了清盘边缘。同时,竟有产品未满“周岁”已告夭折。好买数据显示,2011年成立的屹立东方、鼎汇盈复利1期、精九1期、优化趋势策略四只阳光私募产品已经宣告清盘,其中,寿命最短者仅历时3个月。

  融智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晓武表示,私募并购买卖,发行产品失败的现象也陆续出现。

  “如果这种熊市再持续一年半载的话,估计很多小私募将很难扛得住。”深圳市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也表示。实际上,2011年,阳光私募行业的并购重组已轰轰烈烈。2月底,宝银投资董事长崔军并购创赢理财,“创赢理财1号”正式更换管理人,拉开大幕。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11年有4 家阳光私募公司的旗下产品被并购重组。

  成本之重:负债经营 私募精英回流公募

  “防火防盗防跳槽”成了年底时业内人士自嘲的惯用语,没有业绩提成,只能负债经营,曾经吸引无数证券精英竞折腰的私募行业,如今却频频出现投研人员加速撤离、回流公募的现象。

  据上海一家管理资产规模20亿元的私募总经理介绍,其公司2010年新招了一批研究员培养,2010年初还从券商中挖了负责市场、投资、研究的几位合伙人,但年内几乎都离开了。有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有几家公募基金公司内部增加了研究人员,这些研究员的来源竟是几家大型私募基金。

  不仅打工一族,私募老总们也在去留间痛苦抉择。一少壮派股市达人,曾任私募基金公司老总,几个月前辞别老东家后,因行情冷清,一度投身黄金公司炒金买银。虽然仍矢志于股海搏杀,“但行情真是太淡了。”其一声叹息难以道尽无奈之情。

  一度踌躇满志投建私募公司的公募界大佬最终重返公募也给业界添了些许谈资。而据悉,在地下私募领域,私募经理计划回归公募基金更是并非个案。

  其实,除了业绩报酬,阳光私募还有少量管理费收入,但据信托界人士介绍,信托私募的固定管理费一般是1.5%,信托、银行等渠道拿1%,私募基金能拿到0.5%,7亿的资产规模管理费一年为350万,在没有业绩提成的情况下,这差不多就是一家私募的盈亏平衡点。而实际上,目前规模超过7亿元的私募并不多。

  降薪、裁员也就成了入不敷出的私募群体苦熬过冬的应对之道。近期,业内不时传出私募机构年终奖打折的消息。“现在关键是能活着过冬,低成本运作就很重要。”深圳一私募已将2011年初招聘的研究员解散,只留下3位合伙人守着一期信托产品。

  业绩之困:不足一成私募能赚钱 老总也被逼走人

  “由于行情太差,产品业绩不佳,大股东不信任,自己将离开奋斗和创业了5年的公司。”身为股东之一的公司创始人、一私募公司总经理竟被其他股东“逼宫”无奈“出走”,为2011年的私募江湖平添了几份悲情。“作为公司创始人,我并不是主动辞去公司总经理兼基金经理职位的,而是被其他股东逼退的,我也是极其不情愿的。”

  赵笑云,一代股评名嘴,踌躇满志高调进入阳光私募行列,一鼓作气发行两期产品。然而,事与愿违,8个多月亏损超过30%的无情现实,只得让其感叹时不我待。

  私募大面积亏损

  苦熬一年,翻翻账本,多数私募收入账户的数字依然为零。“私募行业就跟保险推销员类似,拿一点点底薪,只有不断做出业绩,才能拿到提成。”沪上一私募市场部总监如是称。目前约管理着1500亿资产规模的阳关私募行业依然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产品净值创出新高后20%的业绩提成。

  然而,2011年市场除了几次间歇性的小反弹外,市场基本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走势,私募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净值创新高简直难上加难。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0日,近一年来,639只私募产品中,取得正收益者只有32只,占比5%,同期,却有237只、占比高达37%的产品跌幅超20%。

  机制之殇:激励机制变双刃剑

  陈先生就职于一家规模数十亿元的私募基金公司,据陈先生介绍,2011年其所在的公司新发行了5只产品,规模扩大了十几亿元,但由于产品净值在下跌,公司同样没有收入来源。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在2011年之前成立的64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中总共有467只2011年累计净值没能创新高,比例达到72%。

  从公司范畴来看,即使只观察到大盘尚处于2300点时的2011年10月上旬,244家阳光私募公司中,也已有155家阳光私募公司今年以来没有任何产品单位净值创出过新高。这意味着或有六成以上的私募公司2011年没有获得过任何业绩提成。

  龙腾资产管理董事长吴险峰指出,2011年是私募基金遭遇的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私募群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在于未来两年甚至三年可能都是颗粒无收。

  目前,私募行业两极已分化严重。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前十大私募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460亿元,占据阳光私募规模总量的三分之一。一些小型私募生存空间却极速缩小。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具可比数据的266家投资顾问中,147家占比过半者管理资产规模不足1亿。

  “行业洗牌和分化让私募行业重新优化组合。”私募排排网张鹤指出。据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97.14%私募认为洗牌有利于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2.86%私募持不确定态度,没有私募认为洗牌会不利于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