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城市”是深圳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那么,深圳离“宜居城市”还有多远?昨日下午,在政协专题议政二组,多位政协委员就这一话题为深圳共同“把脉”。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多 市政协委员王晓明说:“深圳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却逼近15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拥挤"城市。”“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又何谈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的建设呢?”因此,王晓明建议,“市发改委、规划和人居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合行动,专题研究,科学测算,严格控制深圳的人口规模。”
建立公交优先响应机制 “如果在上下班高峰去看看华强北的坐车难度,看谁还敢说深圳宜居!”“两会”期间,一位深圳网友“单脚猫”如此评价深圳的交通。
政协委员高旭敏表示,除了少数新拓展地区外,深圳路网格局基本定型,“如果不对土地利用模式进行重大调整,无法实现公交主导的出行结构。因此必须借鉴学习国际先进城市的做法,打造公交都市,而当务之急就是打造与小汽车相比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
高旭敏委员还特别提出,政府应该建立公交优先的“空间响应机制”,加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努力使全市70%的人口居住和就业集聚在公交走廊两侧。
关注35岁以下购房人群 政协委员居学成认为,根据深圳人才网的统计,95%的购房者年龄在25~45岁之间,其中25~35岁的购房者占比达60%。“深圳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占主要,这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来自各个领域的从初级到中高级的各类人才。因此,应重视3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租住公共租赁住房。”他建议,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在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比重。并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功能新区、高新区、大学城等需求量大的片区规划和筹集房源。
(来源:广州日报)Jā1?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