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校车“国情论”背后是利益的博弈

2012年01月11日10:15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作者:韩青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特约评论员 韩青

  1月8日,校车新国标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工信部代表提出,校车的安全性要提高,但成本要合理控制,要有利于普及,对此各方表示认可。多数车企代表表示,新标准不可照搬美国校车标准,成本太高,脱离了农村实际。(1月8日《钱江晚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这句话概括校车新国标的制定很恰当。有不少民众盼望校车新国标能够与国际接轨,在安全上一步到位,但所谓的“国情”又一次成为拦路虎,因此招来不少网友的批评。“校车国情论”之争的背后,是各方的利益角逐,其中既有车企对校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觊觎和争夺,也有官民之间对公共财政支出优先次序的不同理解。

  有业内人士估计,中国有上百万辆的专业校车缺口,将会出现数千亿元的校车市场,没有一家车企会轻易放过这块“大蛋糕”。(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如果按照美国校车的标准,山寨过美国长鼻子校车的宇通公司会占尽先机,宇通自然希望提高门槛形成市场壁垒;其他车企则主张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校车要低成本、便于普及,力图降低标准,以便挤进市场分一杯羹。

  企业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这很正常。吊诡的是交通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发改委也异口同声地强调国情,如果说校车购置成本高,那每年购置公车的钱又花了多少,为何一用到孩子身上就说差钱了呢?

  校车新国标的制定,不能与校车资金的保障脱钩,而后者又需要放在预算透明的大背景下才有意义,否则,讲再多国情都会被民众当成政府塞责的借口。要想让“国情论”得到民众的真正理解,就要公开财政账本,真正让民众看到财政到底能拿出多少钱来保障校车购置和运行,而不是财政部门官员自己的取舍。可是,为什么跨出这一步就这么难呢?或许是校车新国标纷争的背后,有更需要我们思考的“国情”。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