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消息

上海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承诺逆经济形势上扬

2012年01月11日16:05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今天上午,市长韩正向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梳理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脉络”——

  “民生一诺”,如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本报记者 姚丽萍

  今天上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韩正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第5次向本届人大全体会议报告年度政府工作。本报查阅梳理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脉络”,过去4年政府如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践承诺?人大代表们又如何评价?

  1

  居民收入

  【报告摘要】

  2008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90元和114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1%。

  2009年:实现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8.2%。

  2010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38元和137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1.5%。

  2011年:年初增加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均超过10%,年中又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2%和20%,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两次临时价格补贴。增加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3%。

  【代表评点】

  经济形势越严峻越要关注民生

  市人大代表、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乐家珍

  越是经济形势严峻,政府越要高度关注改善民生。过去4年,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经历了物价过快上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民收入保持连年增长,不容易。

  我周围有不少年轻白领,我曾提出书面意见,建议政府重视普通白领的收入增长幅度,从政策上提供有效支持,减少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去年以来,宏观调控,个税改革,都为工薪阶层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利好消息。新年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确把握发展与分配的关系,高度重视改善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努力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然需要行政智慧。

  2

  就业保障

  【报告摘要】

  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1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2009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积极开展来沪从业人员就业服务,完成来沪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1.6万人。

  2010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就业形势平稳。

  2011年: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代表评点】

  转型期也是“就业机遇期”

  市人大代表、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室主任汪美萍

  所有的转型期,都是历史机遇期,就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制造业迁出上海,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业态。如何引导年轻人进入各类服务业,政府准备好了吗?

  同时,老龄化也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何让为老服务吸纳更多劳动力,政府准备好了吗?

  面对“就业机遇期“,如何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如何引导人们看清机遇,转变观念,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政府依然责无旁贷。

  3

  住房保障

  【报告摘要】

  2008年: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达到4.4万户。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400万平方米。

  2009年: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受益家庭约1.4万户。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开始试点。完成1257万平方米高层旧住房综合整治和3274万平方米多层旧住房综合改造。

  2010年: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建设超过120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0.9万户,累计受益家庭达到7.5万户。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完成徐汇、闵行两区试点,在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郊区全面推开。颁布实施《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动迁安置房新开工建设806万平方米,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4.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81万户。

  2011年: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700万平方米、26.7万套(间),供应1240万平方米、17.5万套(间)。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1.1万户,累计有8.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共计受理4.4万户居民家庭申请。首批市级统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启动供应。在浦东南汇新城开展限价商品房试点。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成全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代表评点】

  公租房融资尝试“民间参与”

  市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董事长童静

  公租房备受年轻人关注,“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筹措公租房1000万平方米,约20万套。要实现既定目标,资金投入尤为关键,拓宽公共租赁房融资渠道,尝试“民间参与”新路径,很必要。

  目前,本市公共租赁房主要由政府指定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主体,利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企业的收益进行建设,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其实,近十年来公私合作机制已在道路、桥梁、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租房建设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行业相似,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不妨借鉴已有经验引入“公私合作”机制政府提供建设用地,由社会投资机构投资建设,土地及建成的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政府授予社会投资机构对公租房一定年限的经营权,由其负责经营管理,并通过收取租金获得收益。

  4

  社会保障

  【报告摘要】

  2008年: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保”已覆盖203.5万人,基本实现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等标准,对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补贴,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扩大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超过380万人。

  2009年:将外省市城镇户籍来沪从业人员等纳入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加大医保综合减负和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力度,完善生育保险办法,提高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10年:试行企业人才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增加了各类养老金,提高了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

  2011年: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将在企业工作的来沪从业人员、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

  【代表评点】

  “保护伞”更结实一点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

  上海常住人口中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300元以下的达19%,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去年,低保人群吃穿不成问题,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突然遭遇大重病等变故。社会保障就好比“保护伞”,但这个“保护伞”怎么才能更结实?如果说,享有社会保障是基本的公民权利,那么,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精算”实现保障可持续不能单一依靠财政资金维持,多元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借力”实力雄厚的国有资本,很必要。

  5

  养老事业

  【报告摘要】

  2008年:提高了城镇退休人员、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待遇。扩大了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政策覆盖面。完善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老年农民养老金托底补贴政策,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民新增15.9万人。

  2009年:加强为老年人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1.9万人。

  2010年:加强为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5.2万人。

  2011年: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

  【代表评点】

  “体面养老”还需制度创新

  市人大代表、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李春平

  2010年,上海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60岁以上老人占到户籍人口的23.4%。

  目前,本市对户籍适龄劳动力人口基本养老保障的覆盖率也已超过9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要维持“体面养老”,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障体系,难以为继;企业、个人如何参与养老保障,搭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和第三支柱?除了短期措施,还要尽早启动哪些必需的制度创新,亟待政府、学界、业界和公众共同破题。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