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 > 2012年上海两会消息

上海交通死堵公交网络亟待完善 或将限制拍车牌

2012年01月12日14:32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程贤淑 杨玉红 陈珍妮 张钰芸
下班高峰时间,申城部分路段拥堵较严重
下班高峰时间,申城部分路段拥堵较严重
世博期间开设的轨交世博专线站台今后将成为13号线站台
世博期间开设的轨交世博专线站台今后将成为13号线站台

  代表热议交通出行:建枢纽、推轨交区间车、限制车牌拍卖

  轨交将为排堵助力:13号线今年“入环”,17号线将贯穿青浦

  晚报记者 程贤淑 杨玉红 陈珍妮 张钰芸 报道

  2010年末,上海仅民用车辆拥有量就达309.7万辆。 2011年,仅截至10月底,上海已累计投放新车牌照额度9.05万辆。

  堵!真的很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

  “有时开着车出门一趟,眼看着5分钟的步行路程,却硬是挪了半小时之多。 ”摁喇叭、响噪音,无法忍受交通现状的人们,越来越烦躁,不仅包括开车人,也包括行路人。因为交通拥堵,某些地段的公交线路也因此时有“迟到”。出行难,成了人们的心头病之一。

  如何排除拥堵?还人们一个便捷的出行环境?昨天,本报记者分别采访相关市民、市人大代表和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行路之难

  最大的问题不是越来越贵的停车费而是越来越难找的停车位

  “我已经绕两个圈,还没有找到一个停车位。 ”昨天晚上,和朋友约好在九江路置地广场约会的市民陈先生苦恼不已。提到停车难,陈先生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家中新添了宝宝,他在2007年的国庆节买了一辆私家车,当时,他居住的浦东新区东方路某小区内,私家车不多。停在地面的每月费用为100元,地下停车库每月收费300元,大部分业主都选择宽敞的地面停车场。为此,小区物业一度降低收费标准吸引业主停靠。

  随着2007年底私家车井喷式增加,2008年,陈先生所在的小区地面和地下停车位变得紧俏起来。2008年年底,细心的陈先生发现,小区主干道的两侧被划上停车线,停满了机动车。 2011年年初,陈先生所在的小区内已停满机动车,小区外面的马路两侧也划了很多停车线,供小区内的居民停车。

  陈先生在黄浦区山东中路的高腾大厦上班,从事销售的他需要经常出门拜访客户。为了便于工作,他经常开着私家车上下班。 “车辆停在地面,第一小时15元,第二小时起20元。于是,他选择将车停在公司周边的写字楼地下停车库,每小时10元。 ”

  2011年年初,陈先生所在公司的周边写字楼物业集体涨价,每小时的停车费提高至20元。

  “以前,小区内停车费加外出停车费,一年费用约在2000元左右。现在,如果每天开车上班,一个月的停车费接近4000元。 ”对此,陈先生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出行方式地铁+出租,费用差不多,但是,不用再为交通拥堵、找不到停车位而苦恼。

  记者从市发改委及物价局等部门获悉,2010年随着世博会的举办以及上海私家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停车费起步价还会进一步提升。 “停车费还要继续涨,以后你还开车吗? ”陈先生表示,对自己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停车费,而是更加难找的停车位。

  360万助动车肆意抢道成顽疾

  公交快速车道反而成了慢车道

  近几年,上海相继设置了近160公里的公交专用车道,这些公交专用车道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

  “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有法不依、我行我素,部分执法人员违法不究、眼开眼闭,公交专用车道基本形同虚设。 ”市人大代表王文杰在有关书面意见中如是表述。

  在重庆南路 (建国中路至复兴南路)南向北,共设5机1非6车道,东侧第二车道为公交专用车道。王文杰驻点观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占用该车道行驶的社会车辆每分钟达20辆左右,公交车在重庆南路建国中路公交站上下客后,根本无法正常驶入专用车道。西藏中路(广东路至福州路)南向北状况和以上相同。

  原本应为快速通道的公交车道,最后反而成了慢车道。 “大量助动车抢占公交专用道,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顽疾。 ”孙建平表示,目前,上海有360万辆助动车。而2012年,根据预测,上海的助动车将会超过400万辆。

  助动车不仅影响城市交通,还变成了交通运输工具,安全隐患重重。黄融表示,如此大容量的无证助动车,导致公交车道也成了拥堵车道。而本市虽然主张发展自行车、助动车等慢性交通工具,但是,这些交通工具只适合在区域内发展,尤其是郊区新城。

  排堵之策

  推社会化停车体系填补60万停车缺位

  凡是进入中心城区的车主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找停车位,很难。 “转了一圈又一圈,为了停车位,我不得不继续加入车流大军。往往半小时都无法真正安稳下来,除非对这个地区比较了解。 ”

  寻找停车位,似乎让这些被迫加入的车流,也间接地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拥堵的原因之一。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市建交委主任黄融和市交港局局长孙建平表示,本市正拟推出1+1政府和社会共同联手,破解市区停车难题的相关举措。

  市建交委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区缺乏60万余个停车位。黄融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中心城区很多建成多年的老小区,当年在规划建设时,就没有配备停车位。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这些老小区的居民几乎都遭遇到了停车难问题,部分居民干脆直接将车停在小区的道路、应急通道、消防通道上。有车一族每天为抢占车位烦恼,无车居民则整天抱怨公共场地变身为停车场。

  “针对中心城区的这一难题,本市将积极推进社会化停车体系。 ”黄融介绍,这些区域,市、区两级政府将积极建设立体式停车库、机械式停车场等公共停车设施;区县将鼓励开发商在小区附近建社会停车场,方便居民停车;本市还鼓励商场、写字楼、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库和周边的居民共享,晚间九点至第二天早晨七点,供周边居民停车。此外,本市还提高市区新建建筑停车位标准,缓解市区的停车难题。

  15个公共交通枢纽今年将陆续开建

  在公共交通枢纽,不断推进P+R建设,促使车主将车停在轨交附近的停车场,减少进入市区的车流。

  目前,上海已有49个公共交通枢纽,轨交站点附近基本都配备了停车场,主要集中在外环周边。如宝山的顾村和罗店、虹桥枢纽都建大型的停车场。

  为方便三林大型保障房基地居民出行,三林保障房基地芦恒路综合客运枢纽在一个月前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6月竣工投用,可为三林保障房基地、浦东三林和闵行浦江镇等地区的周边居民提供地面公交、地铁、出租车和P+R停车换乘等服务。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表示,上海计划建设15个大型居住社区配套综合交通枢纽,芦恒路枢纽是首个开工建设的枢纽,其余枢纽项目今年将陆续开工,广泛分布在松江、青浦、奉贤、宝山等诸多区县。

  收拥堵费、限制车牌拍卖等政策正研究

  孙建平表示,上海的公交线路、轨交与公交接驳、最后一公里接驳三大网络系统一直在推进建设,今年这三大网络系统将进一步融合,以便更好地解决出行难和出行成本的问题。

  “公交线路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调整,力争实现一票到达。最后一公里的价格将始终控制在低成本。 ”随着公交系统的持续完善,有关大都市收取车辆拥堵费,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其中包括届时可能出现新规,限制车牌拍卖。

  在英国伦敦,车主驾车进入中心城区,就将为自己给城市带来的拥堵付出代价支付拥堵费。黄融表示,这一政策由于必将对实施区域的社会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已经研究多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拍卖车牌对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起到一定的作用。

  孙建平表示,不管是拥堵费还是其他措施限制车牌,都应建立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之上,本市已经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和轨道交通接轨的公共交通网已经建成,大型居住区至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解决。

  不管是建设完善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还是健全停车设施。大量市区人口导出,才能真正缓解局部区域的道路资源匮乏。

  6号线每天人挤人,能否推出区间车

  “几乎每天轨交6号线的早晚高峰都会上演人挤人,拼命也上不了车的情景。 ”市人大代表裴蓁说,由于事先对沿线人流预计不足,轨交6号线成了本市较为拥堵的轨交之一。

  如何缓解轨交的拥堵问题,提高轨交运能?裴蓁提出,有关部门完全可效仿公交,推出地铁区间车,充分合理调度。如第一部车停1、3、5、7等奇数站,下一步就停2、4、6、8等双数站。从而尽量隔开同一站头的短时期人群。

  上海的轨交系统采取了5-6个国家的标准,其列车和信号系统也各不相同。虽然一度引起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欣赏。但事实上并不利于合理统筹。一旦某条使用A系统和A车辆的线路,发生故障,车辆不足,就无法迅速从其他线路调配列车。而不同系统又需要使用不同的维护和修缮,对于解决拥堵和应急十分不利。

  裴蓁建议,相关部门在试行一段时间后,不妨适当归类合并,一定范围内统一标准,以便拥有更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和较为有力的维护支持队伍。

  轨交助力

  13号线今年有望与3号、4号线换乘

  备受关注的13号线建设,今年将力争“入环”,能与3、4号线换乘。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指挥、董事长、党委书记应名洪透露的消息。

  在今年的市政府报告中,“2012年主要任务”中提出 “完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推进11号线北段二期、 12号线、 13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不少沿线居民期盼知道,究竟这些线路何时能够正式投入运营?

  应名洪透露,今年 11、 12、13、 16号线都可能会比原定计划有所延迟,不过13号线今年力争从嘉定华江路开通至金沙江路,与3、 4号线对接实现换乘。

  17号线力争“十二五”内将青浦人送进城

  东有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中心,西有淀山湖、朱家角等旅游胜景,但相比松江、闵行、嘉定等郊区,青浦迟迟未能迎来一条深入腹地的轨道交通。不过,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做好17号线项目前期工作,青浦区区长赵惠琴透露,今年区政府将力争完成17号线的立项,同时为沿线站点储备土地,希望市区两级政府联手,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开工,“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

  “我们青浦人民盼望17号线已经很久了! ”赵惠琴告诉记者,青浦区分为东西两翼和中间的新城,形状宛若一只蝴蝶,规划中全长35.26公里、拥有12个站点的17号线将贯穿东西,成为青浦“十二五”新城建设的“生命线”。

  青浦人“进城难”,市区人难进入。赵惠琴表示,在青浦的东翼,拥有奥特莱斯、吉盛伟邦、意邦国际建材村、西郊国际农展中心、南北货批发交易中心等近200万平方米的大型市场,占地规模达到72万平方米的珠江创展项目也在规划中,将成为上海西部的大型购物中心。 “如果没有有力的配套交通和组织管理,我们如何应对大客流带来的交通拥堵?无法想像。 ”

  为了配合落户在青浦的国家会展项目,2号线也将向西辐射,从徐泾东站点延伸一站到诸光路。届时,从青浦坐2号线前往市区将更方便。

  13号线将通往江桥分散沪嘉高速通行压力

  “从今年1月1日起,沪嘉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年内通行相当困难的准备。 ”针对人大代表们提出的主要道口堵塞严重,嘉定区区委书记金建忠坦言,免收过路费确实让原本就车流量不小的沪嘉高速“雪上加霜”,但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以公共交通补充不足的准备,接驳11号线的公交随时增加运能,13号线也将通往江桥地区分散压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本市将落实促进新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而要发展经济首先就要畅通交通。对于已经拥有11号线的嘉定区来说,日渐增多的居民使其需要更多轨道交通的介入。 “11号线的通车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金建忠告诉记者,自11号线贯通后,区内企业60%左右前往市区接送员工的班车停运,企业减少了开支,通往市区的道路压力有所减轻。

  嘉定通过11号线吸引了不少大型社区的建设,从过去的人口输出区变成了导入区,早晚高峰拥挤的车厢再次受到诟病。今年,另一条让区内居民热盼的13号线终于可能在年底贯通。 “一旦13号线通车,江桥地区也将被打通,我们计划立即重新布局周边的公交线路,取消和地铁重复的线路,再以各个站点为圆心,向外辐射公交线路,用足轨道交通资源。 ”

  对于沪嘉高速公路免费后的拥堵,他也希望以公共交通来解决。“如果说进出嘉定的市民全部以小汽车来代步,那我们的交通情况不敢想象,所以希望市民们多多乘坐11号线进出,并换乘区内公交。 ”目前嘉定11号线沿线的公交网络已经全部建成,相比过去共增加了几十条的公交线路。

  黄浦样本

  南外滩地下通道今年立项哪里堵哪有车位都有“诱导”

  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区长周伟透露:南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将实现整个外滩的贯通,而今年南外滩地下通道将正式立项,并打造“地下、地上、空中”的三维立体交通。

  周伟表示,开辟地下通道后,过境车辆将能够在地下通道畅通无阻,原来拥堵的地面交通 ‘4车道+2慢车道’就能还路于民,扩展公共区域。同时,地下通道设置了地下车库,还专门开辟了步行道,今后市民可以自由在中山南路两侧穿梭。

  为了贯通滨水区,打造亲水平台,原来的防汛墙将“升级换代”,取而代之一种新型的防汛墙。 “今年我们会出一个‘试验段’,具体规划还没有定,不过今后将实现‘人走江面’景观的亲水平台。 ”周伟表示。

  “我们希望能够让市民充分享受美丽江景。 ”周伟透露,延伸至防汛墙以外的亲水平台,将采用透明的景观步道,市民脚下就是黄浦江的壮观和刺激。作为今后外滩最靠近江面的步行区域,南外滩滨水区域景观上将形成一段“人走江面”的新景观,市民与黄浦江最近距离只有半米左右。

  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中心城区之一,黄浦区在交通方面集纳众多“之最”:上海轨道交通站点最密集的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轨交站点;拥有人民广场等全市最大交通枢纽点;同时,也是全市越江交通最密集的区域,拥有两座大桥,五条隧道。对此,周伟表示对黄浦区交通而言 “不做加法做减法”。

  “目前黄浦区居民出行已经相当方便,重点不在增加线路、运能,而在于严格、高效管理私家车以及非机动车。 ”周伟表示,在黄浦区大部分重点办公楼宇、商圈,都有静态交通诱导系统,哪一个路段、商圈、楼宇,还有多少车位,驾车者一目了然。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