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让社区办"小型家庭式养老院"
代表还建议,旧区改造掉的养老院要拆一还一
记者 陈杰
晨报讯 一座老龄化的城市如何面对养老难题?以前,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如果子女多,还可以轮流值班,将来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那将怎么办?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朱如安建言,在社区内创办“小型家庭式养老院”,让老人就近“老有所托”。对于因旧区改造被拆除的养老机构,应强制在旁边拆一还一。
根据有关预测,到2015年,上海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430万,平均近3个上海人中就有一名老人。“目前,我们的养老格局是‘9073’,即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人享受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朱如安坦言,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养老主力军,“90%”的比例肯定会下降。可社区和机构能不能提供老人需要的服务呢?
市区一位难求,郊区床位闲置。这是朱如安细心调查的结果。如市中心一所有床位约190张的大型福利院,排队等候进院的老人有500多位,许多老人要等候数年,甚至直到去世也没轮到。另一方面,在松江区建造的某颐养院核定床位数500张,目前实际入住老人78人,入住率仅为15.6%。
能不能在家门口建养老院?
他认为,社区的“小型家庭式养老院”能够让老人得到临近的、获得亲人情感支撑关怀的全托养老照料。“如果是新建设的小区,把养老机构设施作为公建配套刚性规定下来就好了。如果是老式小区,尤其是旧区改造被拆除的养老机构,能否采取强制性的建章立制,在旁边拆一还一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