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应对雨雪春运,需要信息充分公开,需要跨区域、跨部门沟通与合作,需要重视服务的细节。
中央气象台日前发布信息,预计18日至2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雨雪天气,并伴有4摄氏度至8摄氏度的降温。本轮雨雪降温过程正值春节前交通运输的客流高峰时段,雨雪天气会对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带来不利影响,春运工作面临新一轮考验。
虽然根据目前信息研判,此轮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不会再现2008年那样严重的冰冻灾害,但低温和雨雪,不仅会让许多旅客的归家之路变得艰难,也将带来未知的安全隐患,“雨雪春运”将是对公共服务的一场考验。
如何渡过“雨雪春运”的难关?回望2008年那场冰冻灾害,无疑有三个经验教训需要注意。
其一,信息的充分公开。灾害应急,通畅的信息传递,信息的及时透明尤为关键。2008年春运之所以曾一度陷入困境,除冰冻灾害来得太急太猛之外,信息未能充分公开,给公众一个明确预期,有效安定人心,也是一大原因。雨雪灾害最新情况,交通状况的全景,抢险救灾的进程……这些无疑都是旅客出行亟须掌握的信息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人们不能从正常渠道了解所需交通信息,盲目涌入车站、堵塞道路,安全风险必然大大增加。
2008年春运抗击冰冻灾害,在信息公开上,已经累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一些地方利用气象短信发布平台,迅速发布交通指引信息,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集中发布最新道路交通情况等等。这些做法当继续坚持下去。
其二,跨区域、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我们的灾害应急,一个最常见的弊端就是地区和部门分割,各行其是。在2008年冰冻灾害时,一些高速公路之所以会严重大堵车,一个原因就是高速公路的管理未能做到全国一盘棋,“你开我关、你关我开”。
交通应急应当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什么情况下封路,封路多长时间,封路期间如何除雪除冰、什么情况再开通,相邻地区应加强信息互通,做好协调;公路、铁路、民航等一旦出现旅客滞留,如何调配运力疏散滞留,需要跨部门通力合作。对此,2008年同样有一些成功做法,如省际会商视频会议当时在救灾中首次启用,显著提高了救灾效率。
其三,重视服务的细节。低温和雨雪的严酷环境下,旅客的艰辛,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温度的骤降,易导致流感、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这对旅客的安全和健康非常不利。这时候,一杯热水、一盒热饭、一声问候、一个微笑……都能给旅客以温暖。
这样的服务需要,它对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呼唤更多公共服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此外,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民间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曾发挥巨大作用,这一次,同样不要忘了把蕴藏在民间的救灾资源“激活”。
面对“雨雪春运”,一些部门已在行动,如公安部提前启动道路交通应急响应机制,每天召开指挥调度会,指导各地解决春运期间道路交通管理突出问题特别是跨省市道路交通区域协调问题,这一做法值得肯定,期待能看到更多部门的统筹行动。
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