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弘扬雷锋精神 > 雷锋精神消息

党报报道雷锋精神屡变迁 不同时期精神内涵不同

2012年03月04日16:00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雷锋在天安门留影(选自师永刚、刘琼雄编著的《雷锋》)
雷锋在天安门留影(选自师永刚、刘琼雄编著的《雷锋》)

  柴子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响起,人人熟悉。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学习开始,为什么学雷锋运动,能在各个时期都紧扣主旋律,呈现出多样的政治主题和道德要求?本文试图通过《人民日报》对雷锋的宣传,分析雷锋这一“道德模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

  学雷锋运动的缘起

  据记载,雷锋1940年生于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满七岁就成了孤儿:父亲遭日寇毒打致死,哥哥做童工,由于劳累过度得肺病而死,母亲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悬梁自尽。之后雷锋被亲戚收养。1949年以后,雷锋有机会接受免费的小学教育。小学毕业后,先后做过通信员、县委公务员、工人,1959年12月参军,并随军迁至辽宁省营口市,1960年11月入党。因为在1960年抗洪抢险中的积极表现,雷锋的事迹通过题为《苦孩子好战士》的文章在报刊发表而得到了传播。此后,雷锋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作报告,1961年9月被推举为抚顺市人大代表。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认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紧接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全国性的学雷锋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196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发毛泽东的题词,第二版则刊登了罗瑞卿的文章。罗文强调“雷锋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战士的最根本、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为一个已故的烈士相继题词,这在建国后并不多见。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单纯的号召向模范学习的运动,它跟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有着密切联系。1958年-1961年,中国发生了二十世纪以来破坏性最大的饥荒,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一方面,面对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刘少奇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务实派着手整顿经济,在各个经济领域公布通过调查研究制订的政策性文件。随着鼓励农业、工业和教育单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各自政策的职能上,政治的首要地位降低了;更重要的是,某些人开始对大跃进、撤消彭德怀的职务等提出批评。面对这种情况,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作为对“右倾”的一种反击。随之,从军内到军外,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运动被全面推开。学雷锋运动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六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主题

  在学雷锋活动中,“发扬雷锋精神”是一个被不断强调的主题。所谓“雷锋精神”,就是在学雷锋活动中某种能够有效地推动、强化政治和社会动员的思想和品质。在1963年-1999年之间,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革一直在不停变换主题。共有六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73年以前)属于“文革”初期,学雷锋的主要立足点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中“爱”的层面。第一期的雷锋宣传在《人民日报》的幅度并不大,但是却体现了最重要的政治信息。雷锋是忠于毛泽东的典范,作为个人的雷锋,其所有的成绩和贡献来源于毛主席的思想。

  第二期的雷锋宣传(1973年-1976年)的重点是“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中“憎”的一面。这一转变主要是由党的历史上一起严重政治事故造成的。1971年9月,突然有报导说林彪在外蒙古的一次坠机事件中身亡,事实的真相逐渐被披露出来。

  雷锋精神在第三期的雷锋宣传(1977年-1982年)中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在1977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中,雷锋宣传第一次以社论的形式出现。在社论中,周恩来的题词成为对雷锋精神的“精辟概括”:“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当时的情形下,学雷锋体现的最主要的方面依然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这篇社论号召:“我们学雷锋,就要深入揭批‘四人帮’,大破大立……就要仇恨代表着国内外一切阶级敌人利益的‘四人帮’。”

  到了1980年,雷锋精神的定位出现了转变。《人民日报》转摘《中国青年报》的社论,指出“新长征需要有雷锋那样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精神,也需要有雷锋那样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钉子”精神得到了新的阐发,被定义为“勤奋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精神。而取代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成为学雷锋又一主要内容的是“维护社会公德,培养文明行为,注意品德修养”。这些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即将逐步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期的雷锋宣传(1983年-1989年)中,改革的需要被进一步融入雷锋精神,“傻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被概括出来。1985年,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精简整编中,《人民日报》号召学习和发扬雷锋先人后己的“傻子”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另外一方面,“识大体、顾大局”、“党把他拧到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精神被认为是在面对“是听从党的安排,还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考验时,需要学习的榜样。

  第五期和第六期的雷锋宣传中,雷锋精神在经过新一轮的道德整合之后,步入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继1977年关于雷锋的社论在《人民日报》3月5日的宣传中第一次出现之后,1990年再次出现。雷锋精神被定义为:概括地说,就是一种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其核心是共产主义精神。1991年《人民日报》刊登江泽民会见“雷锋团”的讲话,强调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由此而出现了学雷锋活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要求今后学雷锋活动要在坚持开展好公益服务活动的同时,把活动的重点转向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成为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1993年纪念为雷锋题词三十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再一次全面总结雷锋精神在新形势下所要求的表现形式。“钉子”精神被概括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螺丝钉”精神被提炼为“立足本职,忠于职守”;雷锋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被总结为爱国主义精神,它在新形势下的要求就是“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考察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被《人民日报》赋予的不同内容,可以更清楚知道这一“道德模型”为什么始终这么红。

  柴子文

(责任编辑:news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