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实习记者 李媛媛
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4%的目标,已获得普遍乐观预期。但对完成质量及后续连续性,也有不同声音。
3月2日,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五届“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表示,“对4%目标的实现要采取谨慎的态度,确保货真价实的实现,而不是简单地做数字游戏。”据其介绍,目前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苗头,把不应该算作财政投入的部分调剂过来,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周洪宇认为,“建立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比考虑目标更重要。” 在其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建立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十条建议》中,即有制定中国《教育投入保障法》,强化教育财政投入法制建设,从法律层次上保证教育投入的内容。
实现4%的目标之后,周洪宇建议进一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即确立2020年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至少占GDP 4.5%,争取达到5%的新目标。周洪宇表示,4.5%的目标并不是一个过高的期待,是一个比较可行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不仅要提出一个新目标,还要建立一个新的长效保障机制,这比简单提出一个新目标更为关键,更为基础,更为重要。”周洪宇介绍说,此次提交的十条建议,就是要通过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指标强化地方政府投资责任,确保地方财政投资到位;落实“教育经费单列”,减少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完善投入监督机制,提高教育投入绩效和使用效率;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确保义务教育财政公平充足;优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制定中国《教育投入保障法》等措施,确保经费合理使用,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