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马力,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
户籍改革难 难在利益重新分配
记者: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有何意义?
马力:它标志着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前的这类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各地自己在做。这一次,国务院的文件下来了,属于刚性要求。这是实质性的推动,将由公安部门牵头落实。
记者: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马力:是要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农民工向中小城市乃至乡镇集中。为什么说“城镇化”不说“城市化”?这个“镇”非常重要¬——让农民就近、就地进城。不能让他们都跑到大城市来,要让他们往中小城市走,鼓励中小城市发展。
鼓励的,一是产业的聚集。由于金融危机,大量出口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也要升级,旧有产业梯度转移,中小城市要承接大城市转移下来的低端产业。它必须有产业第一次发展。
第二,产业第一次发展就有人就业,户籍制度吸引他,他才愿意来。农民工在大城市待二十年也未必能拿到户口,但在中小城市可以拿到,就可以吸纳大量农民工,城市化建设向前大大推进。
记者:在以往,为什么中国的户籍制度改起来很难?
马力:因为它涉及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中国的户籍制度和其他国家所谓的“户籍制度”性质不同。后者管理的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和流动情况,而中国是什么福利都落实到人头上。这与财政体制有关:中央、地方分灶吃饭,大量福利由地方提供,户籍不同福利不同。
中国改革三十年没有动、不敢动的一个基本制度,就是城乡二元体制。中国农村的农民支撑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农民的利益让渡给城市居民,农业的利益让渡给工业,农村的利益让渡给城市,这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奥秘。
据统计,中国的城乡福利人均差为33万元,等于城市接收一个农民工,财政就要补贴33万,而过去政府没有那么多财力。但现在来看,这种状况已经不能再持续,必须拿户籍制度开刀。
现在 80%以上的农民工属于新生代农民工,其知识程度比老一代要高(受教育程度十一年多,接近高中毕业)。他们向往城市生活,但就是由于身份问题留不下来。现在的户籍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解决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
大城市户籍制度维持原状不变
记者:现在的不少中国城市郊区在试点“新型社区”,情况如何?
马力: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比如,离城市近的这一带有十几个村,就把居住点集中到几个社区。我去看过河南新乡的试点,一家一个小洋楼,底下是车库,上面三层,二百多平米,房子中间还有绿地、花园。
居住点之外,工业区、商业区也集中在一起。其他的土地则集中起来搞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可以去当农业工人,土地入股还可以分红,他们的利益没被侵犯。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上去了,工业也上去了,农民的收入高,离土不离乡,等于就地进城,城郊也就地城镇化了。这种方法可以慢慢地向农村的腹地推广。
记者:“通知”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怎么理解?
马力:这就是说,只能让农民往城镇去,不允许城镇居民逆行,往农村来。
记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落户城镇农民工的宅基地”,核心是什么?
马力:是一定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即使转成城镇户口,他在农村的土地还是他的,不能收回。村集体的土地还有他的一份,有他的分红。所以整个制度里头,主要还是在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待遇和生活水平。
记者: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呢?
马力:要遵循这些城市制定的政策,维持原有政策不变。如果这个城市的入户实行轮候制,那就继续实行。目前北京的落户要求特别严,上海也有上海的政策。(肖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