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可
昨天一早,通州台湖,京津高铁桥下,北京陆军预备役某部的百余官兵正热火朝天地植树。勤务队的几十名战士又像往常一样冲在前列。7年前,他们的老队长在营区栽下一棵玉兰树,也栽下了战士们主动植树的传统。7年来,战士们从营区走向全市,主动植绿、兴绿、护绿,从运河河畔到奥运村、从沙河阅兵村到驻区周边,战士们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新绿,他们已累计植树4000余棵。
“小心,扶好!树头要直!”轰鸣声中,起重机吊着一棵手腕粗细的杨树苗缓缓放下,勤务队指导员张迎春站在树坑旁,指挥着战士们扶树,开工。
今年春天天冷,土地开冻晚,记者一锹下去,“当当”作响,双手震得生疼,地面上却只见几道浅浅的冻印。“这土行吗?”记者嘀咕着。“一看你就没干过农活,铁锹不是这么拿的。”张迎春打量着记者,咧嘴一乐。“这样,腰低下去,双手前后配合,双腿使力。”记者学着他的样子,左腿弓、右腿绷,斜刺里下铲,果然顺利很多。“这土没问题,一会儿只要把树根全部埋好,坑里的土填满、踩实就行。”张迎春说完,又忙着去帮别的战士。
一旁,3名战士已扶好几米高的树苗,开始一点点移正,“好,正了,填土!”一声令下,树坑边上的四五名官兵抄起铁锹,迅速填土,转眼间,近一米深的树坑已经填平。
入坑、填土、夯实、垒坝……官兵们一气呵成、动作麻利、锨飞如舞。站在他们中间,记者也好像增了几分力气,顾不上腿上的泥,头上的汗,奋力植树。
“你们种得可真专业。”记者感叹着,“这是我们的强项。你去我们大院儿看看,到处都是我们种的树。”一个宽肩膀、红脸庞的战士接过话头,他叫张宝,是勤务队警卫排一班班长。
说起勤务队的植树传统,就不能不提当年老队长种下的玉兰树。2005年,当时的勤务队老队长王续堃在营区宿舍前种下一棵手指粗的玉兰树苗。年轻战士瞧着新鲜:“又没植树任务,没事种树干什么?”老队长笑笑说:“少抽一根烟、少吃一根冰棍,就能多种一棵树。身为北京的兵,有责任为北京添绿。”
如今,玉兰花年年开放,香飘营房。老队长的话也成了勤务队不变的传统,植树成为战士们的自觉行动,7年来陆续植树4000余棵,平均每人每年植树达10棵。
跟着张宝走进营区,当年那孤独一枝的玉兰树,如今已拥有了满院的“伙伴”。除了杨柳松槐,还有银杏树、核桃树、梧桐树、桃树、月季、杨球、铁树等各色树木花卉,一到夏天,绿意葱茏。
“不仅满眼是绿,而且果树结的果子,特甜。”张宝说。秋打核桃春打桃,梧桐花开满院香,植树让勤务队的战士们既有眼福,又有口福。
天气转暖,战士们又开始琢磨着今年再添点什么新树种。“今年有硬仗要打。”战士们说。今年,预备役部队将重点支援全市大面积绿化美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打赢“实施20万亩造林工程”这场硬仗。昨天的植树行动,就是战士们吹响的进攻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