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费璇)又是一年清明节,4月2日,41岁的郭刘兵带了些简单的祭品来到玛纳斯平原林场西侧的墓地祭拜一位老人。赡养5年,祭扫8年,郭刘兵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着这位老人,而他和老人的故事,平原林场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已故老人叫丁玉芳,丁玉芳随支边的丈夫从南京来新疆,丈夫退休后两个在林场安度晚年。1997年,农民郭刘兵和爱人胡延林结婚时和丁玉芳老人成了邻居。当时,丁玉芳和老伴都已70多岁,他们无儿无女,两家人相互帮衬,相处得很融洽。
1998年,丁玉芳的老伴因病去世。1999年3月,无依无靠的老人卖掉所有的家当后拿着1.6万元回了南京老家,投靠妹妹。但令郭刘兵想不到的事,5个月后,丁玉芳老人居然两手空空地被妹妹送了回来。“据说是老人的钱花光了,妹妹没办法养她,就把她送了回来。”
“我现在没有亲人,也没有地方去,你收留我吧。”当举目无亲的丁玉芳老人找到郭刘兵提出请求时,这个农村汉子一夜未眠。想到自己只是个农民,经济条件不好,家里突然多出个老人,肯定会增加负担。但想到老人无依无靠,他又不忍心。
“多个人其实也就是多双筷子,她一个老婆子,你让她到哪儿去。” 郭刘兵和妻子商量了一夜后,决定和丁玉芳老人一起生活。第二天,他去找了林场工会和玛纳斯县民政局,为老人申请办理了每月120元的抚恤金。
胡延林说,当时她在乐土驿镇做生意,经常不能回家,丈夫一边种地,一边还要照顾老人。“200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丁阿姨突然不舒服,他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直奔医院,在老人病床边陪护了一个星期,病友们都以为他们是母子俩。”胡延林说。
“照顾一个无亲去故的人,谁能做得到啊,郭刘兵真是个好人。”林场职工龚志英说,郭刘兵对老人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不仅敬佩,而且也很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为了防止老人摔倒,郭刘兵在屋里多放了几把小椅子,方便老人扶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会把电灯绳压在老人枕边,还把棉拖鞋放在床边的桌上,好让老人伸手就能摸到。
2004年3月,80岁的丁玉芳老人因为心力衰竭住进医院。临终时,老人吃力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郭刘兵夫妇的手,流着泪,不停地点头……
老人去世后,郭刘兵为她操办了葬礼,把她和丈夫合葬在一起。此后,每年清明节,他便会到老人的坟头上柱香。
“姨,在那边好好的,保佑我们这边的人都平平安安啊。”郭刘兵跪在丁玉芳的坟前,上了3柱香,磕了个响头……
(编辑:徐洁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