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年内启动谈判 促进多领域结构互补
2012年05月13日08:22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庄胜春 张加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总数相加,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经济总量相加,占世界经济五分之一。同在一个东北亚,同属一个经济圈,但三国间的内部贸易却占不到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而这个数字在欧盟内部高达63.2%。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早在2002年就首次被提出,至今已经过去十年,但谈判之门却迟迟没有开启。不过就在昨天傍晚,一场仅持续了15分钟的发布会上,却传来好消息,三国自贸区谈判有望在年内启动。
昨天下午5点15分,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在中国商务部召开了联合新闻发布会,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太镐、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先后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仅仅15分钟的发布会,传递给世界这样的消息:历经了十年努力的三国自贸区协议谈判之门,有望于年内开启。
陈德铭:部长们将向领导人会议提出,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并于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建议。
本月初,中韩自贸区谈判在历经五年后终于启动,这使得日本国内舆论一度充满危机感,好在最新的消息很快传来。日、韩两国经贸部长在昨天的发言中一再强调,要尽快开始准备工作,包括启动国内程序和开展工作层磋商,可见三国对于达成自贸区的迫切心情。陈德铭对于自贸区的建立意义做出了以下总结。
陈德铭:签署投资协定,推动建立自贸区,有利于三国在全面的、制度性的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投资贸易合作,在三国经贸关系和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三国人民的事情,也是对整个东亚以至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9日发表的《中日韩合作(1999-2012)》白皮书显示,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其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韩的最大贸易伙伴,日、韩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自贸区谈判如果启动,三国间贸易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
张汉林:对追究来说一个方面就是对扩大我国对日韩的贸易有好处,第二就是对吸引日韩的投资有好处,毕竟我们还是有国内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所以对整个产业的升级整合还是比较有好处的。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都占到世界五分之一,属世界三大经济圈之一。虽然经贸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经济一体化进程却仍然滞后,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三国内部贸易也仅占三国贸易总量的不足20%,远低于欧盟内部贸易63.2%的水平。对于三国自贸区设想提出十年而迟迟没有实质性推进的原因,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历史因素是敞开心扉的一大掣肘。
袁钢明: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区和欧元区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三个国家存在很多历史的问题,主要是日本过去的历史问题,经常出现一些政治上的摩擦。
不过,袁钢明也指出,其实,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地理、商业习惯都非常的接近,经济往来的密切足以缓解历史问题的争议,但是宏观经济特征的相似、在一些敏感产业存在的贸易壁垒,都使三国心存顾虑。比如中国农产品出口可能对日韩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日韩钢铁、汽车等制造业的对华出口也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等等。
袁钢明:中日韩三国都是内需不足、储蓄过旺,所以都对于外部的出口有抵制或者说存在一种压力,而且这三个国家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贸易上的摩擦,这是这三个国家比较难解决的一些问题。
而在开放程度方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过去的时间里,中方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日、韩理应做出进一步的回应和推动。
张汉林:中国这些年在贸易自由化、在开放市场的力度方面,是远远大于日韩的。中国与日韩现在是有大量的贸易逆差存在的,所以更多的还应该是日韩怎么考虑对中国开放它的市场的时候了。
而谈及具体的合作思路,张汉林指出,虽然三国都存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但是仍有诸多领域能够实现结构互补,潜力巨大。
张汉林:从中日韩的贸易投资关系和产业布局来看,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互动的贸易投资的格局,只不过说进一步的把这个范围从现在的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和农业的领域,真正带动三方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因为现在三方更多的还是在制造业的贸易和投资的互动上更突出一些,所以我认为,其实潜力和前景都是很大的。
作者:庄胜春 张加宁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