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绳世山-乡亲们在世山文化大院看电影 |
主题:《百姓生活故事》——绳世山的文化大院
时间:2011年10月21日
解说: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绳世山,打小就喜欢玩音乐,他不仅自己好音乐,还把乐趣和乡亲们一起分享。上世纪70年代末,绳世山: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义务地为村民门放电影。三年前,又花了十几万块钱,在自己家里建了一个文化大院,白天和乡亲们一起吹拉弹唱,晚上放电影。10月19号,记者来到朝阳区沙窝村采访了绳世山的文化大院。走进沙窝村村口,寻着歌声就能找到绳世山的家,大院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世山文化大院”,绳世山和老伴赵惠敏正好在门口。这是一个被三面房屋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因为加盖了屋顶,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厅,院子中间有人在唱歌和伴奏,有架子鼓、扬琴和音响等设备,还有三排座椅,有十来位乡亲在听歌,在一侧的墙上,还挂着一幅白色的投影幕布,有三米乘五米那么大,屋顶中央挂着一个投影仪,大院里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可以说是办得有声有色。绳世山为什么愿意把自家大院建成一个村民文化俱乐部呢?这还得从绳世山小时候喜欢音乐说起。
记者:您今年61岁,10岁开始就喜欢音乐?
绳世山:对,8岁开始了,正规的说。
记者:那已经53年了。
绳世山:对,老爷子就好这个,五几年的时候村子它有什么娱乐那时候,就是弹大三弦的,那样开始的。
解说:小时候买不起乐器,绳世山就照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做,上世纪70年代初,绳世山就做过扬琴,这做扬琴的木材从哪儿去找呢?
绳世山:那时候我家里有一个大椿树,弄成板做扬琴,椿树的好一点。
记者:当时长多高了?
绳世山:大椿树。
解说:自己做的乐器音质毕竟不够好。绳世山一直惦记着添置几件乐器,可以说是日思夜想,1992年,它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为此妻子赵惠敏还跟他大吵了一架。
绳世山:我们家开着店门,我得取货去,大约带了1200块钱。
老伴:就带回一箱啤酒来。
绳世山:剩下的钱买了一个吉他,买了一床被子,买一小号,大约了1200块钱,还剩下一点钱,整了箱啤酒回来,她一说你的钱呢?她一瞅我这车上,那还不得吵架。
记者:大娘,刚才说吵架,您后来想开了吗?
老伴:不想开怎么办?他就好玩,你横不能离婚去。后来到这时候我也好了,他弹我唱,我们俩就一台戏。
解说:夫唱妇随,和和美美。夫妻俩表扬的节目都是绳世山根据沙窝村的实际情况创作的,他用作品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受。
绳世山:自己改编的二人转,用什么编排呢,沙窝村本土一个人,出去若干多少年,回来这个村就变了。
记者:大爷大娘还能记住吗?唱一两句。
绳世山:行啊。(唱)老婆子,赶紧快走啊,你看前边那进了沙窝村啊。
老伴:(唱)心情激动,回家串门。
绳世山:(唱)村门口怎么聚着这么多的人。原来是赵大妈家里娶媳妇。
解说:绳世山:喜欢音乐和电影,也想把这些东西和人们一起分享,上世纪70年代末,绳世山自费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在自己家里或是到周围村里给村民们放电影,和妻子赵惠敏一起风雨无阻。
记者:那时候咋想起给放电影啊?
绳世山:好啊,很喜欢这个,总想弄一个电影机。
记者:那时候挺贵的吧?
绳世山:那时候不行,买旧的,三百块钱。
记者:那时候你一个月工资?
绳世山:哪有工资,挣公分,10分。
老伴:那是最高值,咱俩后来买一个三轮,放电影。
绳世山:上周围村,一礼拜三至四场。
记者:晚上出去的,放到几点回来呢?
绳世山:放到,一般十点左右差不多。
记者:那也漆黑漆黑的了,再骑车回来。
绳世山:你不黑了演不了啊。
解说:在放完电影回来的路上,三轮车偶尔也会出些小状况。
绳世山:车坏了扎了经常性的,老伴后边推着,这是经常性的。
记者:最远跑到多远去?
绳世山:最远也就六七里地。
解说:绳世山夫妇是1973年底结婚的,结婚将近30年,有音乐和电影相伴的日子是快乐和充实的,夫妻两人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绳世山只在鬓角有一些白发,赵惠敏脸上的皱纹也很少。但在平静的日子里,也有波澜骤起的时候, 1992年发生的一起车祸,让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绳世山:把人请来以后,开车给人送回去的时候,司机可能喝酒了,那时候哪有钱啊,担着责任。
记者:有伤吗?
绳世山:不太重。
记者:有多少个?
绳世山:十来个人。
记者:赔了多少钱?
绳世山:三千多,那时候三千多什么概念啊?就是因为玩。
解说:也就是因为这玩,绳世山渐渐玩出了名堂,大院在朝阳区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前年朝阳区文化馆给绳世山:家配备了数字电影的播放设备,有一块投影幕布和一个要悬挂在屋顶的投影仪。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随之而来,绳世山家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这两个设备。
老伴:盖这个大院主要是为了放电影,数字电影。原来跟小东屋,房也矮,后来说播数字电影了,你没有环境设施,没法儿安电影的投影仪,所以说你借钱也得盖这个。
记者:大娘,盖这个院花了多少钱?
老伴:花了十多万。都是自个儿盖的,盖了三年了。
解说:大院盖起来了,来来往往的人也更多了,烧水、沏茶、打扫院子也成了赵惠敏每天的工作。
记者:我看您桌上还有茶水还有那么一大盆早。
老伴:茶水天天必备,天天起来的任务就是扫院子,坐水,也累有时候也烦,为什么呢,吐痰,后来有一回我说了,我跟你们提一个要求,你们上这儿糟蹋,泥我都不怕,嗑瓜子嗑花生我说我都不怕,我说你们千万别给我往地下吐痰。
解说:为了管理好这个大院,绳世山夫妇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这么多年来,也搭了不少钱。
老伴:像今个儿这种场合,到中午了我肯定得管饭,你没几百拿不下来。其实我不趁钱,他这天也不干了,退了,上班跟驾校当教练,一千多块钱,就是老年钱,俩闺女给点。
解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绳世山是一个特别愿意分享的热心肠,他不仅自己喜欢音乐,还要把这种快乐带给周围的人。
绳世山:音乐还是属于人越多越好,玩民乐来讲,单独的一个乐器,自己去玩,但是都配置齐了以后,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