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26日电 美国《侨报》2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人比较偏重于实在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古贤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名言。当今中国的领导人都有基层工作经历,不缺与普通百姓沟通的经验。据此可以说,中国式的治国,领导人用“穿鞋吃饭”来表达其政治思想,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部分。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其治国理念备受公众关注。在近几个月来各种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新领导人一些形象化、口语化、通俗化的表达,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从习近平口中说出来的,就有关于反腐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关于国家目标的“中国梦”,关于国家道路的“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还有关于国家治理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等。
讲话,是政治的一部分,对谁讲、讲什么、如何讲,一直就是很大的学问。对于一个当代中国领导人来说,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和全体国民进行沟通,是个人风格和习惯的问题。
相比于西方一些民族,中国人不太精于理论和形而上的东西。无论从语言、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哪个方面看,都比较偏重于实在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
大多数中国人另有一套偏重于实在、形象、具体事物的语言、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举个例子。一论到做饭烧菜,中国人的特质立刻就体现出来了。
中国的古贤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名言。意思就是,不用费力气去发展抽象的、艰涩难懂的政治理论了,咱们直接就把政治学和烹调学做一个合并,“治大国如烹小鲜”嘛,就一句话,上至国王大臣下至百姓平民全听懂了。
当今中国的领导人都有基层工作经历,不缺与普通百姓沟通的经验。据此可以说,中国式的治国,领导人用穿鞋吃饭来表达其政治思想,也是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部分。(文扬:新西兰华人评论人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