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6日文章】题:中等王国(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院学者霍华德·弗伦奇)
除了世界大战和市场崩盘之外,主要大国的相对发展轨迹通常都是平缓的曲线,而非大起大落的形态。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评论家以及少数西方评论员表示,美国已经到达拐点。他们认为,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成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强国,也许还不止如此。
最近几个月内,出于一些不太明朗的原因,包括中国政府在东亚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姿态以及中国刚刚完成的十年一度的领导人换届,这个话题再次发生着转变,至少在西方是如此。很多分析家开始宣称,美国的相对衰落根本没有定论,有些人还表示,中国在短期内崛起成为全球一流强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谭宝信(蒂莫西·比尔德森)洋洋洒洒的著作《蹒跚的巨人:威胁中国未来的因素》是一本论证后一种观点的书。这样的书有很多,比如,爱德华·勒特韦克在他2012年的著作《中国实力上升和战略逻辑》中就指出,中国“全面提升军事力量”的举动,以及中国异常迅速的经济增速,实际上是自绝于人的做法。如果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军事开支以两位数增长,行为上越加独断,最终不会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而是会越来越受到邻国和远方大国的制衡。
沈大伟(戴维·香博)是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他在最近出版的《中国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国》中对中国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也许是最全面的审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要素实际上弱得惊人,而且非常不均衡。中国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重要,也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作为在东亚长期生活过的银行家,谭宝信在《蹒跚的巨人》中指出,可怕的人口数量加上保守、不愿改革的领导层,使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世界领导角色或具备超级大国的地位。
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比整个美国人口还多;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这种趋势在未来会很剧烈,而且难以控制。谭宝信在书中提及,美国、日本和韩国当初在达到类似中国今天的老龄化水平时,“它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1.5万美元左右;而中国2011年的数据大约是4300美元”。
这种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中国将成为第一个有心成为全球性大国却又未富先老的国家。日本、北欧和越来越多的美国公民都清楚,要解决老龄人口的健康和退休金负担,即便在高收入国家都很困难。
谭宝信认为,这项任务对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备的国家来说将会艰巨得多。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将有数以亿计人身患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医治费用高昂,而且有大约1.5亿人需要护理机构照顾。
谭宝信在引言中写道:“中国取得经济突破的机会窗口大概只有20年,十分有限,错过机会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临近尾声的部分,谭宝信写道:“中国会继续崛起,但是(它面临的)威胁太大太广,而其国内政策反应又太过谨慎,很难想像中国会在本世纪超越美国。”
这些言论固然尚存争议,但都还是言之成理的,不管它们是多么缺乏新意或独到的见解。不过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经过研究、多年阅读和丰富猜想而写成的纲要式文章。《蹒跚的巨人》给人感觉像是来自过去某个年代的某种百科全书式的东西,当时的独立思想家会在一本书里写下他们所知的有关宇宙的一切知识。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