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被称为“黄金粥”。和往年一样,“拥堵”依然是关键词。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道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1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而据国庆假期假日旅游统计报告可知,今年国庆7天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比去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还分别增长了0.7%、6.1%。
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或可代表出行者的感受: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被堵在最中间。
每小时千米的“龟速”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首次实施高速公路假日免费通行。有人称,高速公路“一秒变成了停车场”。更有乘客在高速上遛起了狗。
本月2日,京津塘高速天津段,一位长发乘客站在两条长长车龙间,跳绳健身的图片,则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日上午,从四川成都到汶川的徐先生,通过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大桥时,用了1个小时。据媒体报道,这座大桥全长1436米。
在网络上,这种行进速度被戏称为“龟速”。
在高速上遭遇“龟速”的远不止徐先生一人。10月1日上午,广东省广河高速石坝北,最堵时,车龙绵延近48公里。
【数说】
据交通运输部重点监测的京哈高速、京沪高速、沈海高速、沪渝高速等10条重要运输通道,1日零时至12时的数据分析,平均断面交通量为21380辆,与去年国庆节同期相比增长20%。
去年集体照今年千人照
去年有不少游客打趣杭州西湖:本想拍张独照留念,但拍来拍去都是集体照。更有网友调侃:“西湖见人不见桥”。
今年,网友又换了新的调侃方式:在西湖边拍了张照,怎么看都是千人合影;法海都被挤到西湖里去了。
来自沈阳的于先生,则是与朋友结伴到山西平遥古城旅游。
“整个城里全是人,县衙里‘关’的都是人。”于先生用“站在城楼上数人头”来形容他在平遥古城的经历。
从山东崂山旅游归来的三年级小朋友李森(化名)笑言,此次黄金周出游,他感受最深的是,希望自己可以长高些。这样才能从人群中看到风景。
【数说】
10月2日,杭州西湖风景区各个景点累计客流量达100.89万人次,西湖景区单日游客量首次破百万。
去年,西湖中秋节当日游客50万,国庆节当日90万。
九寨沟四千余游客滞留
去年,鼓浪屿上岛游客创历史新高,一日突破12万人次。有人担心:“鼓浪屿要被踩沉了!”
今年最为外界所关注的一次景区拥堵事件,发生在10月2日的四川九寨沟景区。
当天,九寨沟景区游客量达四万多人。
由于区间车等候的时间较长,部分游客强行拦停区间车造成了景区道路几近瘫痪,无法运行。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4000余游客滞留在山上。
九寨沟管理局等部门,随后就游客滞留问题正式道歉,并承诺,10月2日购票进景区的游客,门票款可全退。
【数说】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的通报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旅游城市和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24.51万人次,同比增长6.8%。
争论
该不该取消国庆黄金周?
今年,已是连续第十四年,实行“十一”长假制度,但拥堵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从去年开始,高速公路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景区拥堵的局面,延伸到了高速公路上。
到底要不要取消黄金周,不少专家见仁见智。
正方
带薪假取代不了黄金周
著名的“反黄派”、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集中拥堵正是黄金周产生的弊端,他主张推行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进行错峰旅游。
但这一设想,遭到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的异议。刘思敏认为,带薪休假制度,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贯彻落实。
今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纲要中的发展目标明确表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年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而国家旅游标准委员会委员李庚则认为,即便落实了带薪休假制度,也仍存“短板”,“黄金周不但能够实现全家旅游,也是国人为数不多能够保证休息的权利。即便带薪休假在短期内能够实现,一个家庭还要考虑孩子的上学因素,很难实现全家旅游。”
反方
长假损失2000亿元
10月6日,经济学家汪丁丁则在博客撰文中称,每年长假的损失,保守估测大约折合2000亿元。其表示,目前每年两次长假,假前假后的低效率、心态调整,大约等于每年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长假旅游,主要是年轻人,其中劳动力约两亿人日。全国损失20亿人日。据2012年城市人均产值数据,劳动生产率以每天百元计,即2000亿元。其建议进一步取消三天以上的法定长假,争取两年之后普及弹性休假制度。
对此,刘思敏认为,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一说法完全否认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概念,“如果这么算的话,全年法定节假日115天,全国13亿人,总共损失多少?”
黄金周在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确发挥着能量。“一个黄金周占到一年全国旅游收入将近10%。也就是,一个黄金周的收入,相当于平时的五六周的收入。”财经评论员刘戈说。
此外,刘思敏表示,双休日满足了劳动者最基本的身体休息需求,而长假旅游满足了劳动者精神层面的更高需求,是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体现,不能单纯地用经济账来概括。
应对
如何解决拥堵?
如果不取消黄金周,又如何解决黄金周的拥堵问题呢?国家旅游标准委员会委员李庚认为,黄金周集中出游导致拥堵,还是各方面准备不足,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解决。
“沿途应享旅游快乐”
2012年,全国高速第一次黄金周期间免费通行,黄金周首日就出现全国16省24条高速大规模拥堵。今年,交通系统提前制定了分流和绕行方案,多渠道发布出行信息等。从一开始,就取消了发卡制度。
“由于出行基数大,今年高速虽然也拥堵,但整体状况比去年要好。”李庚说。
此外,李庚认为,路途上的过程也是旅游。这需要职能部门进行新的交通建设和文化宣传,让大家在高速路沿途、休息区同样享受旅游的快乐。
旅游资源有待扩容
李庚认为,中国的“黄金周”是一个独特的创制,不完全是因为商业经济的考量,“黄金周有效保障了劳动者休息旅游的权利,长假黄金周对基层民众非常重要。”
李庚说,集中出游导致的景点拥堵,完全可以通过增加景点、热点景区分层,开发扩大旅游资源来解决。
“比如30年前,北京只有八达岭长城,当时每平米6人,比现在还堵。18年前我设计推出的九渡河水长城,以至到现在总共开放了5段长城,都会分流很多游客。现在位于平谷的将军关长城,很少有人去,有待开放开发。”李庚说,对于热点景区,可以分层分类精细管理,不同人有不同喜好,提前设置疏导预案,防扎堆。
建议增加长假期
李庚说,黄金周不应取消,还应该增加扩容。
这一观点与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不谋而合,“千军万马去挤黄金周的独木桥,形成出游堰塞湖,正说明长假期的缺少。”
刘思敏认为,春节满足的是民众对家庭团聚的传统精神需求,黄金周满足的是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现代精神需求,二者都具有刚性需求。“在落实带薪休假的基础上,保证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假期,但原则上不调休,再恢复五一黄金周,或延长春节黄金周。”
链接
《旅游法》实施团费涨散客游增多
强迫消费、游客有不文明行为等仍存在
和往年国庆发生变化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从这个国庆假期首日起,正式实施。这对此次国庆长假旅行社的费用报价、游客的出行方式、在景区的行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散客占到七成
据四川、西藏、黑龙江、吉林、甘肃等多地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及分析,《旅游法》正式实施后,“零负团费”等违规获利活动全面叫停,各旅行社纷纷上调团费,使得参团出游的人数有所下降。
同时,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助推了大批自驾车爱好者外出旅行。
在此背景下,个人旅行、自由行、自驾游成为旅游主旋律。旅游出游方式出现“倒三七”现象,即团队游占30%,散客占70%。
甘肃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甘肃各大景区多见以家庭和亲友为主的小型团队,天水、平凉、永靖及河西走廊等地,长假期间接待自驾游客人数都占到当地游客的50%以上,来自陕、青、蒙、宁、川等省份长线游客明显增多。
四川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四川自驾游市场爆发式增长,来自陕西、重庆、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以及省内自驾车旅游者成为今年“黄金周”自驾、自助旅游的主力军。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表示,这个黄金周,传统的观光团队游客大大减少,而散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这反映出《旅游法》的实施推动着中国旅游发生质的变化。
乱象仍然存在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明令禁止“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等行为。对于游客在景区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法律也明令禁止。
法律出台后,今年国庆,黄金周乱象得到遏制,但依然暴露出问题。
媒体报道,10月1日,一名游客在苏州市玄妙观入口处攀爬上银杏树采摘银杏;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等行为仍在景区经常出现。
一些旅行社的行为极不规范。央视在国庆期间报道,由于拒付强制性消费,有游客在从丽江至迪庆途中被赶下车。随后,游客在云南迪庆州旅游局投诉时,旅游执法人员言语粗暴,以“滚蛋”字眼辱骂游客。10月8日迪庆州官方称,骂人者查明系迪庆旅游局质监所所长兼执法支队负责人,已被撤职。对事件中所涉及旅行社处以10万元罚款,停业整顿1个月;涉事导游吊销证件。
声音
《旅游法》的出台,说明国家现在很重视旅游业。另外,旅游乱象也比较多,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法律实施后,还有那么多问题暴露出来,是因为实施时间太短,职能、执法部门,游客、旅行社等还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有些不只是完善法律的问题,还有个执行问题。对遇到的不同问题,需要具体解决。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
现象
“折扣执行”门票优惠
国庆前,国家发改委部署在“黄金周”推动全国约1400家景区实行门票价格优惠。部分景区降价却是“缺斤少两”,如大门票价降低,但要想逛遍景区,需多次付费。
出现在国庆降价名单上的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将降价时间定在了“黄金周”后的10月8日至14日,与公众休假日完全错开。
A20-21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瑞锋 周清树 实习生 贾世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