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张子扬 张素)在嫦娥三号任务完成后,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16日在北京与媒体分享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研制特点,他总结为“四新”、“两多”、“两难”。
于登云当日上午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他在回答记者关于“嫦娥三号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在技术创新有哪些突破”时称,嫦娥三号探测器是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器带腿,巡视器带轮子,这是中国以前从未做过的。
于登云提到的“四新”包括:技术新、产品新、平台新、环境新。
他说,外界都知道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主要是环绕月球探测,而嫦娥三号是要软着陆和自动巡视。由于任务不同,决定了嫦娥三号不是一般的卫星。
“(嫦娥三号)这次80%是新技术、新产品。探测器平台有四条腿,以前我们的卫星没有腿,包括这是第一次到月面去。”于登云说。
二是“两多”。于登云称,关键技术多,配套单位多。探测器由于要解决月面软着陆、月面两器分离、月面自主移动、月面遥操作、月面生存,特别是要在月球过月夜,一个月夜相当于14个地球日,且月表的昼夜温差极大。为确保成功,他们做了大量地面试验,涉及的技术非常多。
他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各方面集中攻关的参与机构达到230多家,都是承担单机以上的产品。
而于登云所言的“两难”,主要包括关键技术攻关难和地面验证难。
他说,要保证做到登上月球后万无一失,就必须在地面尽可能做到验证有效充分。
于登云告诉记者,这些实验包括探测器的悬停、避障、缓速下降试验,着陆稳定试验,着陆冲击试验,以及在月面的移动系统和月球表面的磨合等,如何准确地模拟,使试验验证有效充分,非常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