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北京“十三五”GDP年均增速预计6.5%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十三五”GDP年均增速预计6.5%
昨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昨日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北京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细颗粒物浓度要下降5%左右。此外,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正式亮相,27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GDP年均增速预计为6.5%。

  今年重点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居首

  大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审查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和去年一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了各项重点工作和任务的第一条。

  王安顺表示,今年北京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继续推进区域性专业市场的转移疏解和业态升级,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和医院疏解。

  行政企事业单位将有序疏解迁出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昨日正式亮相。全文7万余字,共十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7个,较“十二五”时期总数增加2个。27个指标分为红线约束、绿色宜居、民生福祉、提质增效四大类别,其中红线指标共4个,为首次设置。

  今后5年,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取得明显成效,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等。

  “十三五”规划纲要亮点

  发展与“治病”并重

  此前的五年规划更重视发展,此次首先提到的是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包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等。目前,北京把治理人口、大气环境、交通等“大城市病”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任务也非常重。此次《纲要》的一大特点,即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强人口调控、加快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等具体的解决措施,努力实现“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京津冀”未单独成篇

  《纲要》未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单设一篇,而是将有关内容融入各篇,体现北京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又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分别安排专门章节提出规划安排,包括“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和“推动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

  绿色生态“排名”上升

  《纲要》把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在主要指标体系中,仅次于“红线约束”指标的,即“绿色宜居”指标,包括PM2.5浓度下降、森林覆盖率等。

  在篇章设置中,“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位于第三篇,在“十三五”时期八大重点任务中,仅排在“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之后。

  “十二五”成绩

  城市功能

  ●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006家

  ●实现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下降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

  生态环境

  ●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

  ●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

  ●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5.8%

  ●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建成11个滨河森林公园和158个城市休闲公园

  城市治理

  ●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218公里,总里程达到554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

  ●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

  社会民生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

  ●六项社保待遇标准与“十一五”末相比平均增长68%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43所、中小学校200所,分别增加学位10万个和19万个

  ●全市养老床位达12万张,建成10个区域医疗中心、38个区域医联体

  ●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100万套

  “十三五”看什么?

  规划纲要总体框架 共十个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是第一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 包括第二篇到第九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八大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 是第十篇,明确了规划的实施保障

  第一篇 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基本要求:

  ●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主要目标:

  ●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

  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部分)

  全市GDP增速

  2011年 8.1%

  2012年 7.7%

  2013年 7.7%

  2014年 7.3%

  2015年 6.9%

  GDP年均增速 6.5%

  解读:“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将持续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市发改委表示,在确定经济增速时,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与国家GDP增速的实证关系看,近几年北京市经济与国家基本保持同步,略低于国家。二是北京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决定了经济增速将保持平稳,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专家预测,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增速大致保持在6%-7%区间。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需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十三五”时期预期年均增长6.5%,可以为疏功能、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

  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如果改革能大体按目前的计划进行,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新兴产业等,保持6.5%的增速有可能。

  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万人)

  2011年 2018.6

  2012年 2069.3

  2013年 2114.8

  2014年 2151.6

  2015年 2170.5

  常住人口规模

  解读:市发改委表示,近年来全市人口增量逐步减少,2011年-2015年分别为56.7万人、50.7万人、45.5万人、36.8万人、18.9万人,要实现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调节作用,促进人口规模调控和布局调整,并通过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逐步降低城六区人口密度。

  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2013年 89.5

  2014年 85.9

  2015年 80.6

  PM2.5浓度下降 达到国家要求

  解读:市发改委表示,2012年以来,全市细颗粒物浓度呈现逐步下降态势。根据此前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应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该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尤其是对河北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北京和天津到2017年和2020年的年均浓度要比国家规定的平均值更低,才有希望让京津冀区域的平均值达标。

  用水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 达到国家要求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 75%

  第二篇 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优化城市区域功能

  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严控新增教育、医疗及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通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行政副中心,突出行政办公职能,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篇 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

  ●以治理PM2.5为重点,继续推进控车、减煤、治污、降尘等措施;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吨以内。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第四篇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加快治理交通拥堵

  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以上,实现区区通轨道;严格机动车调控,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研究出台单位与周边居住区停车资源共享政策;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

  ●高质量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精细化管理城市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第五篇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等央地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

  ●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第六篇 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恢复“一轴一线”景观,加强旧城整体保护。

  ●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

  第七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名校办分校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适当增加儿童专科医院;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落实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0年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

  ●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重点,推动实现三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动京津冀医保定点机构互认。

  第八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法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第九篇 全面做好冬奥会筹备工作

  ●重点推进国家速滑馆、北京冬奥村、首体速滑馆等新场馆建设,完成既有场馆改造。

  ●研究制定赛事规划,组织好冬奥会测试赛,进行实战演练。

  ●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进公园、进商业园;支持开设冰球、速滑等体育项目课程。

  第十篇 实施保障

  ●强化规划统筹实施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看点

  首次设置红线指标

  此次“十三五”指标体系的亮点之一,即在此前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4个红线约束指标,并摆在所有指标的第一部分。包括:常住人口规模

  北京大学教授、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红线约束指标”相对于一般性约束指标,是更加不可突破的。这四个指标,是北京的底线。“红线约束指标”的要素要么是决定整个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的瓶颈,如用水,不进行约束,可能会造成整个资源环境系统的崩塌;要么是体现区域承载力、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性、中枢性因素,如人口、建设用地,不更加严格约束,就不能倒逼发展方式转型,最终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的失衡。加设“红线约束指标”体现了北京抓住关键、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

  人口目标首次写入

  在4个红线约束指标中,排在首位的是“常住人口规模

  杨开忠认为,将人口总目标写入五年规划,体现了北京的战略转变。此前,北京的发展对劳动力数量依赖的程度较高,这种方式下人口必然膨胀,从而带来不少问题。如今的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即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发展,而非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人口总目标写入五年规划,让“十三五”时期的指标更具有权威性,人口调控将变成“十三五”时期的一个考核部分,体现了北京市政府治理“大城市病”的决心。

  A06-A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力 邓琦 实习生 戴轩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1/23/content_619939.htm?div=-1 report 6654 昨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薛珺摄新京报讯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昨日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责任编辑:李辉 UN65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