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岳飞拉下“民族英雄”的圣坛后 下一个轮到谁?
|  |
| |
2002年12月10日13:58 扬子晚报
| |
|
观点一:近年来有关教材改革的社会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文科类的教材改革事关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建设,编写者应该秉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抛弃成见,实事求是,着眼于公民素质的培养,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当前我国的教材改革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此次新版历史大纲就岳飞等人是否“民族英雄”的说法作出新的界定,可说是一次合乎时代潮流的观念更新。
观点二:我哭了,我生在岳飞故里,耳濡目染二十年,妈妈教育我精忠报国,爸爸教我满江红,奶奶教我忠孝,我茫然!
观点三:把岳飞拉下“民族英雄”的圣坛后,下一个轮到谁?
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历史的环境下评定,否则,就会出现混乱。比如说到武松,他携带武器,按今时的标准,他是非法携带武器,那么,是不是要修改教科书,注明:这是非法的。他在武大被谋杀后,毫无法制意识,以暴治暴,是否也该在教科书上注明:这是非法的。他以今时的标准,他还是缺少环保意识的人,比如,打死了珍贵老虎,而不是只把他打伤后制服。是否这一点也要在教科书上注明呢?武松酗酒成性,是否也该修改教科书,在旁边注明:这是坏习惯?
我看不必,因为,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武松的这些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不必画蛇添足。反对称岳飞是民族英雄,是典型的小人逻辑,是怕背上狭隘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帽子。那么,怎样解这顶帽子呢?那就:把岳飞称为中华民族英雄,而非只是汉族英雄就可。很简单嘛,何必要把岳飞拉下中华民族英雄的圣坛呢?是不是还要把杨靖宇这样的民族英雄也给拉下来,好顺应历史潮流?
观点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指出,史学界对于民族英雄的讨论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认为凡是在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或反抗外国侵略中表现英勇的人物,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这个定义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和民族,一个是指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外国。李教授认为,民族英雄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层次来看待。首先,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这些民族英雄在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历史功绩,因此
他们是各民族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是汉族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是少数民族的民族英雄。其次,就目前来看,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原来各民族的民族英雄自然也就上升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也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对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和英雄气节的尊重。岳飞和成吉思汗等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第三,民族英雄是针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外国来说的。
现在的讨论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李教授认为,历史问题要归于历史来讨论,不同时代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讨论任何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来进行。有关材料对民族英雄定义的修改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一种观念和看法。但是,这类问题会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继续下去,目前的讨论也不是终结,对于新观点的认可与不认可都在人们的意识中客观存在。
观点五:提及民族英雄的定义问题,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后滨表示不赞同对民族英雄定性的
修改。他认为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民族英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气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部分。刘教授认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一类人是民族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叫做民族败类,如秦桧、吴三桂等。如果改变民族英雄的说法,那么民族败类的问题怎么办?耿振淞(据北京青年报)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