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争鸣
搜狐首页 >> 新闻中心 >> 争鸣:易中天娱乐化历史何错之有!
排行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日月谈 | 地方 | 在线阅读 | 访谈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 文字版 | 导航 | RSS | 直通车 | 滚动
易中天易中天 易中天

[编者按]一个学者成为人们追捧的明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易中天就创造了这么一项“奇迹”!他独特的叙事风格使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然而,深究起来,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晓畅明了,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笨重乏味;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大的娱乐性,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太严肃……[全文][我来说两句]

审计农行
易中天
学者成明星,“易粉”横空出世

 他的讲座不但被追捧,粉丝们还自称“易粉”,更有女fans恨不得以身相许。真所谓学者的身份,明星的范儿。这人是谁?对了,他就是易中天……易中天的走红,和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很大关系。说起来《百家讲坛》最先红的还是刘心武,但刘先生红则红矣,却没少挨批,其被批盛况可谓空前,到了易中天这儿,批评的声音明显变小了……[全文]

“另类历史”“让易中天如日中天”

 有人把易中天和黄仁宇、李亚平等人的书称作“另类历史”,虽然走红畅销,但不严谨不严肃,说像写小说一样写历史,有可能会导致失实和误解。然而就是这种“灵类历史”让他们为大众所熟悉!

  被某些历史学者不屑一顾的所谓“另类历史”卖得这么好,应该是有原因的。这至少说明,历史不是少数所谓历史学家的事,而是人民大众的事。

 
易中天真正的大火,就是在他的著述开始出版……首先,是《品三国》的手稿的无底价拍卖:180万!上海文艺拿下易中天新作[全文][我来说两句]

为什么偏偏是易中天?

 但是所有人可能都没有想到,那么多的教授学者,那么多的著述文章,为什么红的只有一个易中天呢?为何大众会对过去印象中枯燥无味的历史那么着迷?这充分说明了,易中天这样的人在中国还属于稀缺资源,我们的文化普及还远远不够……在观众和读者的心目中,这个自称外行的历史讲述者是好玩的。深究起来,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晓畅明了,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笨重乏味;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大的娱乐性,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太严肃……[全文][我来说两句]

易中天
●易中天是做什么的?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人。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甚至还写小说。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的拥趸们,有人自称“意粉”,也有人自称“乙醚”……乍看起来,易中天似乎什么都做,他很忙。2005年的他,除了在全国各地演讲以外,还出了一本新书,赢了一场官司。[详细]

审计农行
人们接受到的,都是被阉割过的历史

 很长一段时间里,鲜活生动的历史被简单化、庸俗化、公式化了,历史变成了为某种意识形态和概念服务的工具。以至于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场史学危机,历史变得越来越干枯,历史著作没人读,出版也困难……

 “人们接受到的,都是被阉割过的历史”,李亚平感叹说,“现在我们研究史学,很多时候把人的因素放弃了,全部用概念解释历史,这样的历史又有什么用?”[全文][我来说两句]

公式化的官方历史和死板的历史学术

拥有最多的是方便应试的历史教材

 “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史学著作中材料罗列很多,但没有灵魂,没有线索,与其说是史学著作,不如说是史料学著作。”

 历史的主角不是人了!历史学家曾经有全部的精力来争论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何时进入“封建社会”、有没有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这样的话题、普通人是说不上话的……

  其典型后果是,至今拿不出一部今人写作的、足以令读书界刮目相看的、至少让人产生“经典”联想的通史或断代史著作,却有着太多的方便应试的历史教材。回望民国史林,我们难免不发出“九斤老太”式的嘘唏。[全文][我来说两句]

易中天
●《百家讲坛》的“明星”

 阎崇年:《百家讲坛》走红第一人,其《正说清朝十二帝》至今余波未平……

 纪连海:纪连海在《百家讲坛》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敢于用评书风格正说历史的人;第一个中学教师。

 刘心武:刘心武“百家讲坛”评说红楼,再次让古典文学名著成为“热点话题”。然而,种种批评却也因此纷迭而至,其“红楼”情结一时之间也成了知识分子“堕落”、“去人民化”的明证!……[全文]

审计农行
易中天
历史本来就是“讲故事”

 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春秋》虽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著,然而《史记》一出,即能迈越《春秋》而成为正史之宗。究其因就在于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乘具有最完备的叙事功能和最完美的叙事技巧。在《史记》中,那些司马迁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那些故事,包括人物的对话、语气都一样的吸引人……[全文]

八股文不是历史的正宗和正统!

 “做历史呢,有一个说法就是,史才、史识、史胆,我加一条,史感。史感实际是一种对生活、对人、对人性的一种体验能力。因为生活本身是鲜活的,历史原本也是鲜活的,而且真正的史学上的大家们写的东西都是鲜活的。司马迁就不用说了,你再去看看马克思写巴黎公社的《法兰西内战》,多么生动鲜活!”

 “为什么我们做历史研究一定要做成八股文呢?不只是历史,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比如哲学,文艺学,美学……而且认为这就是正宗和正统。”[全文][我来说两句]

历史不等于历史哲学或方法论的“空框”

 其实,西方同样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叙事传统,我们并非仅仅通过形形式式的历史哲学和方法论来认知西方史的,而是通过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吉本、伏尔泰、朗克、房龙、布罗代尔等一系列史学大师的精湛叙事来认知与感悟西方历史的。只有宏丽严谨的叙事才能证明,历史其实不等于任何动机、任何背景、任何形式的历史哲学或方法论的“空框”,而只能是一个丰润俱足的实在。[全文]

● 个人说史者

 回归历史真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充分的关注,打破概念和脸谱化的认识,在对历史阐述中注重对现代的关怀,以通俗的语言、严谨的态度来传递历史,这是个人说史人群的共同特点。

 大陆的历史讲述者们在这些方面,颇受黄仁宇、余英时、许倬云等历史学家们的影响。

 诸如陈寅恪、史景迁、唐德刚、茅海建、吴思等人的著作颇受人们欢迎……

 “古人爱鲁班,有好的建筑都说成是他修造的。中国人的历史思维就是靠这些由常识的谬误积累起来的东西支撑的”——綦彦臣:《中国人的历史》

 “重要的是要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弄明白,至于别人怎么看,大可不理。”——张鸣:“野路子”治史专家

 “现在我们研究史学,很多时候把人的因素放弃了,全部用概念解释历史,这样的历史又有什么用?”——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全文]

争鸣
第135期 06-08-03 责编: 王开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