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国家依赖重化工领域投资来带动经济复苏,造成产能过剩也是不可避免的,警示国家未来投资走向,应更看重投资效率,注重扶持民用领域。 |
贾康: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观点:4万亿投资有学者以为是造成了产能过剩乃至通胀局面,实际并非如此,4万亿投资恰巧是优化了经济结构,扶持了产业升级,我也不认为目前经济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
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4万亿投资是必须的,在出口下降20%的情况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是唯一的选择。不搞投资是书呆子言论。至于部分投向了产能过剩产业肯定会有的,但大部分是对的。 |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目前经济最大的矛盾是内需市场不足,而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如能适当给予低收入人群财政补贴,那么不仅能使经济迅速活跃起来,而且能使国内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
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不会啊,居民存款25万亿未动,老百姓买汽车、家电等,也是需要用的。关键是房地产涨得太快,相对储蓄之下,一下子让居民感觉财富缩水。 |
贾康: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观点:政府安排投资是为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走势好,人们才有消费信心,4万亿的投资,有10%也是用作拉动消费的,不能说扩大投资反而加剧了消费不足。 |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内需市场扩张乏力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居民储蓄偏高,但在这种状况在未来两三年内不会得到改变。GDP的增长仍然会保持,但固有的矛盾会加剧。国家改革缺乏空间,明年经济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 |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事实上是加剧了经济失衡,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0年政府一是应提高劳动力价格,宁可补贴本国消费者,扩大内需;二是需完善社会福利,加大社会保障水平,为民众解除后顾之忧。 |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观点:去年以来中国的结构调整只是把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制造业的供给结构方面,而启动消费的动作都是一些小动作,远不能改变中国的人口主体是由低收入的农民组成这个现实。 |
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但它从计划经济刚刚转到市场经济上来,又有60%的低文化的工人、农民的大国,有个具体的“保八”奋斗目标,可以鼓舞各地干部、百姓。 |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GDP增速应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但为了保八,扩大投资的举措使经济陷入通胀危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投资资金表现惶恐不安,楼市、房市泡沫在进一步扩大,这种经济的不稳定因素长远来看其实是有害的。 |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中国的经济问题会涉及到社会问题,GDP增速回落则失业率必将激增,所以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速是一定的。但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速,投资效率高了,又马上能看到通胀。建议政府20%的投资如果用于上游企业的产业升级,服务社会。 |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观点:调结构实质上是由政府干预、政策刺激转向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但调结构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战略性,包括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比如启动民间投资、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两大难关,一是通货膨胀,二是经济衰退。GDP隐藏下真实经济增长是要打上问号的。而只有让低收入者获得更强的消费能力,如补贴低收入者收入,才是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同步。 |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大的结构调整的产业升级目前处于休眠状态。虽不排除一些中小企业的“自我调整”,但也要看将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资本大量向上游投资,投机成分严重。 |
贾康: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观点:两者之间并无冲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进行结构调整,比如国家扩大投资中很大的一部分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但主要目的还是为拉动经济增长。 |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的确是存在通货膨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今年6月份开始,经济大概已经进入到了自90年代之后的一个通胀周期。 |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观点:扩大投资会进一步加大未来的产能过剩程度,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过剩,国有银行系统为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加大过剩会使银行面临风险。 |
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2009—2010年夏以前不会发生严重通胀,一是完全市场经济了,生产能力强;二是很多行业产能过剩,90%产品供过于求;三是2000万民工回农村,精工细作,造成农业大丰收,粮价上不去(占权重大);四是出口不行,不少企业转内销。 |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8.9亿热钱加上4万亿的投资涌入垄断行业、强力部门,再加上国外上万亿热钱的涌入,对通胀压力自然是不小。但光收紧信贷不是可行的办法, 还要活跃民生部门,转换投资方向,扩大内需。 |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观点:在这次应对危机中,“中央军团”和国企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是“喜忧参半”,喜在央企业和国企在危机“洗牌”中做大做强,忧在民间资本、民营经济仍然处于“待机”况,民间企业融资艰难。 |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观点:如果明年的经济走势是持续复苏,政府反衰退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应该让市场对过剩产能进行自然淘汰。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愈演愈烈的“国进民退”浪潮必须加以遏制。 |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书作者 观点::2005年,国进民退就已经完成,有着明确的楚河汉界。但2009年,国有企业大举进驻房地产领域,民营企业最赚钱的领域也被剥夺了。但民营经济在一些完全竞争性领域还是活得下来。 |
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国退民进”千真万确。现在一些行业是国进民退,从短期看,效果好;从长期看,令人不安啊!中国只有走市场经济道路才有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