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1122011.7.25

  如今一个十分火爆的话题就是相亲,国内的相亲节目和相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实,相亲并非“中国特色”,早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30多年前,美国已经有了类似的相亲平台,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相亲网站在差别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上已经趋于成熟。美国也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的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过相亲节目吗?]

看国外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

相亲是一种颇具东方特色的恋爱方式,然而“西风东渐”,外国的相亲反而玩的更红火。

外国人的相亲都“玩”些什么?

如今,西方国家年轻人正在流行一种新相亲主义。

国外相亲节目没人当真?

相亲节目在西方也是伴随着一些争议的。但是目前国外相亲节目已经受到很多的制度约束。

相比国外相亲节目 我们该有什么思考?

美国《时代》周刊指出,对于一部分中国现代年轻女性来说,真爱都是关于数字的。

 看看国外的相亲节目

  相亲节目的鼻祖是1965年美国首播的The DatingGame,一个单身女子对三个单身男子(或者反过来)。一组组问题是事先准备好的,每人同样的问题,看谁答得好。但有两大特点:一,男女之间用屏风隔开,只能对话不能相见;二,不能问年龄、职业、收入等问题。每期节目半小时(含广告),每期更换嘉宾。最后配对成功者被奖励海外旅游等礼品…[看过国外的相亲节目吗]

美国的相亲节目像电视剧 最后一集见分晓

美国应该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的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像电视剧一样,每个星期播出一集,从开始到大结局,观众得在电视机前守上数月。美国的相亲节目分为男女版,分别是2002年开播的《单身汉》和2003年开播的《单身女郎》。以《单身汉》为例,主角是一位男士,在节目中和25个女孩相亲,女嘉宾会被逐一淘汰。观众津津乐道的环节一般从剩下的4个女嘉宾开始。往往这个阶段男主角要拜访女孩的家乡和她们的家人;剩下三位女嘉宾时,男主角和三个女孩要外出约会,如在海滩、小岛、滑雪胜地之类的浪漫场所,共度一两天;剩下两位女嘉宾时,女方要拜见男方的家人,成与不成就在最后一集。

澳大利亚男嘉宾多为书呆子

澳大利亚电视9台有一档名为《农民想娶个老婆》的节目。不过,这里的农民可不是咱们想象中的农民,而是澳大利亚农村有钱的农场主们。由于平时的工作生活都在农场里,这些农场主们很少能够接触到城里的姑娘,于是电视台就帮他们物色了一批想嫁到农场的城里姑娘来与他们相亲。在节目中,几个姑娘需要分别与想娶老婆的农民一起完成一些农场的工作,从中培养感情,最后由农民决定哪位姑娘将成为他们的伴侣。另外澳大利亚电视7台在去年也推出了一档模仿美国的真人秀节目《美女与呆瓜》,让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却不太注重外在形象的单身男青年与所谓“胸大无脑”的单身美女搭档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培养出两人的感情。

韩国相亲节目纯属娱乐

几年前,韩国SBS电视台的一档速配节目《情书》十分火爆,这是一档主打当红明星的速配节目。节目将娱乐化发挥到极致,在韩国很受欢迎。目前SBS电视台最走红的一档相亲节目叫《GoldMiss》。节目通过考察6位女艺人的才艺、厨艺和知名度等等,由观众或评委投票产生一名有资格参加相亲的女艺人。所以,在节目中可以看到女艺人唱歌、跳舞、做菜、体育竞技等,进行各种表演。《Gold Miss》和《情书》这两档节目不同的是,参与相亲的男主角们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大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男性。

日本女嘉宾言论也颇为“实际”

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名叫《相亲红鲸团》的大型相亲节目在全日本着实火了一把。节目的放映时间虽然是在深夜11点,但是其最高收视率一度达到了24.7%。这个节目的一个特点是参加的人数多,每次大概在20多人左右;另外一个特点是,每次节目的外景地和主题都有所不同。像“体育大会”、“爱车一族”、“高中生专场”等等。现在,各式各样的相亲节目为日本男女们提供了不少相互结识的机会。但也有网友评价日本的相亲节目过于低俗。在一些相亲节目当中,女性嘉宾的言论也颇为“实际”。

 相亲,向国外借些创意 看他们的“新式相亲主义”

  最近国外的年轻人正在形成一种“新相亲主义”。他们对相亲的成败早已看得并不那么重要,甚至把相亲看成了结识朋友、拓展交际的一种新方式,重要的是有趣、好玩。成功固然可喜,失败更要淡然处之,反正多认识了一些朋友,不宜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时代已经过去啦……[你喜欢哪一种]

   美英流行的“智慧相亲” 

  2002年,“智慧相亲”的概念首先在英国出现,源自一系列有名流参加的电视现场辩论会。后来,“智慧相亲”的节目形式传到纽约。有一次辩论“美国是否太宗教化了”,28岁的安迪·克里斯和他的女友去听了,那是他俩第二次约会。克里斯回忆说:“辩论比我们想象的激烈得多,凯特和我的意见完全不一致。”在回家的地铁上,他俩辩论了40分钟。“这不是吵架,而是互动,分享思想,比出去看电影强多了。”这种新风潮正在悄悄席卷美国东北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其中包括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年轻人舍弃了聚餐和无聊电影,转而夜游博物馆,参加由鸡尾酒开场的辩论会和有饮料供应、有业余乐队伴奏的读书会。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的数十家文化机构瞄准市场需求,推出了针对“智慧相亲”人群的活动。一些婚恋网站也在这点上大做文章,帮人们寻找思想相近的另一半。2005年成立的“智慧连接”网站就是这样。

   日本:“浴池约会”终结单身  

  日本的“共浴相亲”肯定让更多人好奇。共浴在日本已有百年历史,而“共浴相亲”还有些不一样。比如,有的酒店迎接单身的青年男女会说:“要不要到我们露天‘约会浴’泡一泡?我们可以为你安排伴侣。”就这样,年轻男女先把身子擦洗干净,然后男女双方分别由房间的两面进入浴池;浴池用一扇水底闸隔开。就位后,拉门打开,双方正式见面。“浴池约会”是集体而不是个人活动,宽衣后,浴客浸在37摄氏度的水里,聊天,喝米酒,或在浮在水面的桌子上玩牌。男方或女方只要把拉门关上,便可结束约会。“浴池约会”时谈得拢的男女,稍后会到酒店大堂谈话喝酒,或者到河上划船。许多日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男女双方坦诚相见。男人相信女人最重要的是不被化妆蒙蔽的面孔,而女人则会多用耳朵,少用眼睛,吸引她们的是俏皮谈话。“浴池约会”为新建立的友情带来温暖,因为日本人在浴池里最无拘无束。

   西班牙:用扇子挥来爱情

  在西班牙的一些社交场合,年轻女性总要带把扇子。男性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想上去搭讪,这把扇子能传递相当重要的信息。如果姑娘对求爱男子做出用扇子将自己脸的下半部遮起来的动作,这是向对方表示“我爱你”或“我对你一见钟情”。第一次约会分手时,如果姑娘打开扇子,支着下颏,这是告诉对方“我希望能够早点再见到你”。相反,如果姑娘第一眼没有相中对方,她会把扇子往桌子上一掷,表示“我对你产生不了爱”,男子见状,便应该知趣地离去。如果还不死心,那也只能另找机会继续追求。不过,如果发现女方用力扇动扇子,那他最好赶紧离开,而且从此不再想这件事。因为,女子做这种动作的意思是:“请你离开我!否则,我的丈夫会跟你决斗!”

   德国:“给农民找老婆”签秘密合约

   德国目前有多达1400万单身男女。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几乎每个电视台也都推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其中,RTL电视台的“给农民找老婆”是最受欢迎的电视相亲节目。节目每次挑选10位农民,然后为每位农民公开挑选女性候选人回家。这些农民大多老大不小,不怎么时髦,一个人生活在偏僻的农村,从事养猪、养奶牛、种土豆等农活。为了达到出位效果,RTL电视台与候选人签订了秘密合约。双方每接吻一次,农民和女性候选人可得到数百到数千欧元;结婚的话,得到的将更多。难怪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在电视机前都成了“情场高手”。当然,节目过后大多数女性都离开了他们。

 
 国外观众如何看相亲节目:没人会当真?

  由于国内的一部分电视相亲节目引发舆论质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文要求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那么国外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是用什么办法吸引观众的?这些节目是不是也存在造假和炒作的现象呢?而国外的观众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相亲节目的呢…[你如何评价时下这些相亲节目]

英国:女嘉宾灭灯只为增加曝光率

 英国天空电视台每周六播放的一档约会节目《约我出去》,其形式是场上30名女嘉宾凭自己对逐个上场男嘉宾的印象决定是否要和他约会,如果想继续就点亮身前的指示灯,反之则将其熄灭。
  观众看法:电视观众仅仅把这种节目当成是娱乐节目,因为台上好多女嘉宾都是职业模特、舞者、歌手、演员,有些人在男嘉宾上场刚说了一句话就灭灯,目的就是想在节目中多多逗留,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日本:30个嘉宾可能28个是托

在日本一些相亲节目中,一些女性嘉宾的言论也颇为“实际”。据一个相亲节目调查,60%的女性认为其结婚对象的最低年收入要达到400万日元(约合30万元人民币)。而现如今日本社会中适婚男性的平均年收入却只有200万日元。
  观众看法:日本的相亲节目中,30个嘉宾里可能有28个是托,但是这种托是观众都知道的,大家把这当做一档娱乐节目来看,附带有一些相亲的诉求。但是不能伤害到人,无论是嘉宾还是观众。

韩国:参与者多为博名气

韩国SBS电视台的《GoldMiss》节目通过考察六位女艺人的才艺、厨艺和知名度等各种能力,经过观众或评委的投票,第一名就可以参加相亲。参与相亲的男主角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男性,他们与女艺人之间的互动可以满足一般民众与明星交往的憧憬与想象。
  观众看法:大部分民众都把这类节目看成是娱乐节目,节目的参与者也不是为了真正找到另一半而上节目的,多是为了娱乐或是博得一些名气。

美国:主角经常登上著名的时尚杂志

为了在残酷的收视率争夺战中站稳脚跟,美国电视台的制片方也不得不使出浑身招数,而炒作、作假同样屡见不鲜。 观众看法: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和节目成效来看,都是一档娱乐节目。因此,内容上的真真假假观众也不会太计较。很少有人相信这类节目能真正帮助人们走入婚姻的殿堂。在节目内容上,电视台策划的痕迹很明显。而且,上相亲节目的人目的也并非为了寻找生活伴侣。有些人完全是为了在娱乐圈上位和炒作自己。因为几乎人人都知道,相亲节目是一个星工厂,主角经常登上著名的时尚杂志,不少人从此成为各类真人秀节目的常客。

 相比国外相亲节目 我们该有什么思考?

  《时代》周刊6月30日报道了《中国相亲节目 为爱情还是为金钱?》,摘要如下:对于一小撮中国现代年轻女性来说,真正的爱情都是关于数字的。在要求求婚者必须拥有幽默感、英俊外貌的同时,她们更在乎的是对方是否有房子、房子的大小、银行卡的钱数,当然有豪华轿车更好。至少,这些都是近来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情景。[你怎么看中国的相亲节目?]

   外国人怎么看我们的相亲节目:拜金主义严重? 

  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相亲节目 为爱情还是为金钱?》为题报道了此事:对于一小撮中国现代年轻女性来说,真正的爱情都是关于数字的。在要求求婚者必须拥有幽默感、英俊外貌的同时,她们更在乎的是对方是否有房子、房子的大小、银行卡的钱数,当然有豪华轿车更好。至少,这些都是近来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情景。近来,许多相亲节目和类似《美国偶像》的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兴起,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但是批评人士称,这些节目导致消极的、非传统价值观在中国城市年轻人中盛行。一些相亲节目曝出的丑闻更是刺痛了整个国家:来自北京的22岁模特马诺出现在当前中国最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她直接拒绝了一位男嘉宾共骑自行车逛街的邀请,宣称自己宁可坐在宝马里边哭。马诺成为中国80后“拜金女”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年轻人对寻找合适配偶的忧虑。网民王义杰(音译)在中国著名网络论坛天涯中写道:“许多人将贞洁视作生命,但是马诺这样浅薄、刻薄的单身女孩,对待她的贞洁就像用过的卫生纸,因为她想成为超级明星。的确,每个人都需要钱,但认为钱能主宰一切的想法是错的。”最后,文章还援引中国某交友网站创始人的话说,“在中国的相亲节目中,至少你能用钱买来一个约会,可是却买不到真爱”……[详细

   美国的相亲节目:主打相貌和性格,轻视财富和职业 

  美国应该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的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的《谁想嫁百万富翁》设置一个单身贵族和一群追求他的女子,最终成功者真的走入婚姻殿堂。该节目被观众斥责为拜金主义。更糟糕的是,男嘉宾后来被发现隐瞒了很多事情,得奖的女子废除了婚约,并称蜜月期间从未同房。稍后,有个同类节目叫《平民百万富翁》(Joe Million-aire),也是讲一个单身贵族从一大群女性追求者中筛选,最后剩下一个。最后关头该女子被告知,她追求的百万富翁非但不是富翁,而且是一个蓝领工人。如果女子依然愿意追随,节目组便爆出最后一个惊喜:他们将被奖励百万美元,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节目是事先录制的。这个节目被认为颠覆了先前的拜金主义,受到好评,收视率也颇为成功。《非诚勿扰》比传统的《相亲游戏》略为复杂,但和《平民百万富翁》等相比则简单得多,更注重展示参与者的个性。显然,某些参与者动机不纯,不是为了相亲,而是为自己的演艺事业寻找突破口。总体而言,美国的相亲节目要比我们的历史悠久,创意多样。还有一个重要区别:美国节目往往主打相貌和性格,轻视财富和职业。如上述《诱惑岛》,最终参与者个个回到原配身边,以此证明传统价值的宝贵。基本原则是:年轻人可以迷途,但必须知返。相比之下,我们的节目反而散发出浓烈的铜臭味。但这也符合我们的时代,并使得节目更有看头。[详细

   反思:全民相亲时代,我们要的是幸福还是享受?

  我们可以原谅节目中身份造假的那些嘉宾,他们为了出名为了红,我们理解;但是我们是不是还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呢?相亲节目的大热,也改变了千百年以来从一而终生死相守的婚姻观念,人们更多的将要求放在了实际的,可触摸的物质层面,诞生了一大堆的快速消费型婚姻观。第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可以相守一辈子当然好,如果不可以,也不必强求。第二,物质要求更明显,即房子、车子和资产。“近年来,我们发现,要求对方有房子的比例急剧攀升,要求找公务员的越来越多。”《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称,中国约有1.8亿适龄青年,加上“帮忙”的8000万父母,意味着约2.6亿的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然而这边的人在找不着对象,那边的人却在忙着离婚。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发布的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有196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其中,四川省登记离婚的人数最多,全年有近17万对夫妻登记离婚。近5年来,离婚人数以每年7.7%的增速上升…[道德底线][详细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