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1962011.11.24

  在这次的债务危机中,希腊成了重灾区。究其原因,就是原本在经济上缺乏进入欧元区的实力的希腊强行挤进欧元区,终于酿成苦酒。同时,希腊政治家面对反对紧缩的巨大声浪,迫于压力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将皮球踢给全民公决(虽然最后取消),也有缺乏担当、一味迎合之嫌。 [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帕潘德里欧为何主导了公投闹剧

危机已经火烧眉毛,而紧缩已经成为必然,希腊没有其它的选择。但是为何帕潘德里欧政府选择让公投来决定?

01年希腊削尖脑袋作弊进欧元区

2001年,希腊为如何挤进欧元区而犯愁。最后不惜重金礼聘高盛公司为其“债务造假”才最后成功。这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苦果。

政治家的责任在担当,而非迎合

眼前明摆着的道路,如何选择?希腊的政治家选择了迎合民众,这固然可以理解为尊重民意,但同时也是在逃避责任。担当何在?

  
 帕潘德里欧为何主导了公投闹剧

  危机已经火烧眉毛,而紧缩已经成为必然,希腊没有其它的选择。但是为何帕潘德里欧选择让公投来决定?须知公投拖延时日,而希腊以及可能救助它的欧元区国家是否还有时间去等待?每迁延一日,欧元区就多向深渊迈出一步。何时该做什么是最基本的事情,踢皮球转移了怨气,却不利于国家。[我来说两句]



  不愿承担民怨,但公投“完美计划”误人误己 

  当前希腊领导人并不愿意承担国内紧缩带来的民怨,只是这一完美计划很可能误人误己。回头来看,引发希腊公投的导火索正是上周欧盟峰会答应对希腊减记50%债务的协议:达成这一协议,对于私人债权人来说已属不小妥协;但是希腊作为债务人,举国上下却必须经历紧缩之苦,而这对于执政党来说绝非好消息,很可能失去民意而下台。也正因此,帕潘德里欧以“希腊人民的事情应该由全希腊人来共同决定”为理由号召公投。这一算盘并不高明,既不能体现民主实质,更不能拯救希腊于水火,甚至会将欧元区再次拖入深渊。[详细]

 
  以民意为挡箭牌,以公投将民怨的皮球踢出 

  2011年10月31日帕潘德里欧宣布公投后,希腊现政府就受到舆论的纷纷指责。帕潘德里欧把将要举行的公投称为“爱国行为”。但是,这一举动实际上将进行痛苦经济抉择的责任推给了公众。美联社就有意暗示他拿民意当作“挡箭牌”。自希腊债务危机恶化以来,为了得到欧盟的援助,希腊不得不进行财政紧缩。这意味着公共服务的严重削减、更高的税收、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提高,也许还有实际收入会下降好多年。习惯了高福利的希腊民众怨声载道,街头抗议此起彼伏。据统计,去年希腊大小游行罢工接近800次,今年可能会更多。[详细]


  反反复复就像闹剧,最终帕氏自己也下台 

  面对国内数十年来最大的抗议浪潮,在国内吃力不讨好的帕潘德里欧选择公投不难理解。如果公投通过,相当于让民众而非议会同意紧缩,将减缓他和政府面临的空前压力。更重要的是,由于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改革阻力也大大减轻。希腊全民公投的反反复复,就像一场闹剧,可能会把这个债台高筑的国家推入一个无序违约的状态,甚至可能危及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路透社评论说,希腊丢出“公投手榴弹”,恐怕会令全球经济遭遇寒冬,全球市场年底反弹或是企稳的希望都已被浇灭。[详细]

  行动迅速的爱尔兰基本得救,可是希腊呢?
  希腊是民主的故乡,但是危机时刻并不是实验直接民主的时机。对于主权债务进行全民公投,并不是对国家与选民负责任的态度,更类似一场将世界搭上的赌局——这样的决策不仅缺乏领导力,而且后果也危险得超出控制。继希腊之后第二个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爱尔兰,在获得必需的援助,以及政府和民众的节衣缩食后,已初步走出了危机的阴影。早在今年10月10日,爱尔兰总理肯尼就曾表态,爱尔兰有意成为最先退出欧元区紧急救助计划的国家。而希腊,却依然在纠结。

  
 01年希腊削尖脑袋作弊进欧元区

  2001年,希腊为如何挤进欧元区而犯愁。最后不惜重金礼聘高盛公司为其“债务造假”才最后成功。但是问题是,希腊经济根本没有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但是这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苦果。前几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希腊政府的融资逐渐困难、资金链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我来说两句]



  为2001年的那次作弊埋单,直到今日 

  希腊左派在2009年10月上台后就已经宣布,前任政府的财政预算有严重作弊问题,新政府面临债台高筑的局面。换言之,即2001年希腊是通过造假加入欧元区的,直到今天还在为过去的造假还债。为了避免违约并得到欧元区和IMF的下一笔资金援助,希腊只能进一步增加税收、削减开支和出售国有资产,而这造成的事业又引起了国民的进一步反弹。在未来三十多年内,希腊实际GDP年均增幅必须达到12%,才能全额偿还当前的债务。而在2001-2008年期间,希腊年经济增长率仅为3.9%。在当前财政紧缩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希腊经济如能达到5%以上增速完全是奇迹,最终违约几乎是必然。[详细]

  高盛与希腊的一次秘密交易埋下隐患
  2001年,希腊正在为加入欧元区而犯愁,因为根据希腊当时的债务情况,希腊不符合欧元区成员的要求。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是当时的希腊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高盛一位女高管出现了,她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幕后交易策略,把高盛推到了希腊政府面前。高盛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其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详细]

  恶性循环愈发严重,最终就难以为继
  这种被称作是高盛“金融创新”的货币掉期交易的流程是,高盛让希腊的政府债务先用美元等其它货币发行,再在未来某一特定时候交换回欧元债务,债务到期后,高盛再将其换回美元。这里边必然就牵涉到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如果按照市场汇率来比兑的话,这里面就无法做手脚。因此,高盛给希腊设定一个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更多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向希腊借贷10亿欧元,约定一个低汇率,希腊还贷期限为十年甚至更长,因此就冲减了希腊政府的公共负债率,不体现在加入欧元区所需要统计的公共负债率里面,使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当时希腊的科斯塔斯-西米蒂斯政府喝下了这碗毒酒。作弊在掩盖问题,债务本身并不会消失。相反,就像圆一个谎需要撒一个更大的谎一样,希腊不得不制造更多的货币掉期交易掩饰债务、掩饰赤字。这加重了债务负担,使希腊深陷坏账漩涡而无法自拔。[详细]

  
 政治家的责任在担当,而非迎合

  眼前明摆着的道路,如何选择?希腊的政治家选择了迎合民众,这固然可以理解为尊重民意,但同时也是在逃避责任。公投过了,那不是政府的决定;公投没过,对外也有一个交代。对外希望加入欧元区给自己加分,对内又一味透支国力,在问题出现时又缺乏担待。 [我来说两句]

 

  从希腊自身的角度来讲,就希腊民众,特别是国企员工和领取退休金的人来说,对希腊政府财政紧缩的行为十分不满,原因很简单,收入是钢性的,只能涨不能跌,如果少了,民众就会不高兴。对反对党来说,这是攻击现任政府的最好借口,帕潘德里欧政府苦苦支撑局面,却没有换来希腊经济的好转,只能靠援助度日,这是执政党不力,应该下台。而对帕潘德里欧政府而言,或许只有执政当局才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含义。
  在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希腊政府仅仅依靠增发国债来维持经济势必会有崩盘的一天,只是这一天让自己赶上了,过错不应该只是自己的,自己也不应该为这个过错搭上以后的政治前途,所以在希腊前政府看来,把责任全部推给民众,由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最民主,也是最堂而皇之的做法。殊不知政府就是民众选出来的,如果政府不替民众作出决定,那还怎样履行民众的意志。民众想到的是保住饭碗,希腊政客想到的是保住饭碗,但饭碗不同,想法也就不同。看起来希腊民众不会因为国家困难自己就勒紧裤腰带——试想,连一个经济平稳期罢工都接二连三的国家,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利呢?公投,又怎能被当做逃避责任的工具呢?
  欧债危机演化至今,对于希腊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欧元区,但在获得欧盟救助的同时,必须对其财政进行重整,削减福利。另一种情况则更差,即退出欧元区。届时希腊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货币,根据希腊的违约记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得到财政资助,承受的苦难将更久远。相比之下,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出第一种选择,即留在欧元区,对于希腊相对更为有利。但是,由于集体选择往往与个人选择并不一致,希腊选民一直存有侥幸心理,希望无需经历“苦尽”,便可获得“甘来”。
  希腊民众如何看这个问题另说。但是就政治家来说,如果如此显而易见的结论摆在眼前,如果拒绝履行自己的责任、而是想办法逃避,就是缺乏担当的表现了。比起迎合,希腊政府还是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