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6月11日 第928期

历史情节没解开, 啥都容易符号化;历史教育不能缺位,应让后人谨记历史教训而不是忘却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绿色的旧版军装、人手一份的“红宝书”,华中师范大学一个班级的毕业生们拍出了这样一组毕业照。此照一出,马上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纷纷对学生们表示谴责,批评他们将无知当有趣。而事实上,近几年来,将“文革符号”视为时尚的行为并不少见。不仅普通人,就连明星也拍起了文革风格的结婚照;而在外国,文革符号也一直都是“时尚”。文革符号的走红有其特殊的原因,我们固然不应该对这些大学生喊打喊杀,但缺失的历史教育确实让人深思。

新闻回顾:华中师范大学“文革”照片引争议 学生称被误导

现象

红宝书、红小兵衣帽等文革符号,在中外都走红

明星拍文革风格结婚照,老外唱起了红歌

疑问

文革符号为何能火?

文革气息浓厚的工农兵海报、三轮车成为艺术作品

观点

没必要对这些行为上纲上线,但历史教育仍应重视

需要对历史的透彻反思和经验教训的传承

现象

红宝书、红小兵衣帽等文革符号在中外都走红

明星拍文革风格结婚照,老外唱起了红歌

  华中师大学生持“红宝书”跳“忠字舞”拍毕业照
  6月6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49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身穿军装,手拿“红宝书”,做出“忠字舞”动作,在网络引起一片讨论。据组织拍摄这组照片的任新悦同学介绍,6月4日左右几名同学提出想要拍摄一组红色主题毕业照的想法。“我们是穿着军装开始大学时代的,也想穿着军装离开母校。”任新悦的想法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49名在校毕业生的一致赞同。6月6日下午2点,同学们租借来49套65式军装,换好衣服来到学校图书馆门前拍摄毕业照。[详细]

明星也爱赶时髦,拍文革服装结婚照

  陈小春和应采儿2010年情人节注册结婚。二人早前拍摄了一辑怀旧沙龙照,在照片中,两人摒弃了平时的华装异服,身穿朴素的绿军装出境,很有60年代的“红小兵”范儿。虽然陈小春偏爱富中国喜庆色彩的婚嫁习俗,但他担心被指流于俗套,故刻意与太太拍下该辑充满怀旧照相馆气氛的相片。照片中两人穿着仿照文革风而制的绿色军装,应采儿还扎上小辫子,其中一张是她蹲下低帮老公整理裤脚的姿势。[详细]

老外爱文革符号,唱红歌遍寻红宝书

  几年前,一系列关于“红老外”的视频在网上悄然走红。这些视频里,一个自称“红老外”的纽约小伙子,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唱着中国的红色经典歌曲。该老外自称是一个无产阶级,因为热爱中国,所以自学中文,并且不遗余力地学唱中文歌曲,向中国致敬。他还引用毛主席语录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视频里,“红老外”赤裸着上身,演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在国外,毛泽东语录一直都是收藏的对象。文革时期服饰的特点也会被外国设计师抓住,揉进自己的作品中去,成为一种时尚。

疑问

文革符号为何能火?

文革气息浓厚的工农兵海报、三轮车成为艺术作品

  年轻人并未将文革符号与历史上那场浩劫联系在一起
  从几年前开始,年轻人开始流行“怀旧风”,尤其是80后们开始怀念童年,将小时候生活中的元素重新带到现在的生活中来。在这场热潮中一起崭露头角的还有红小兵的军装、红宝书等。年轻人并未将这些与文革相关的物品与历史上那场浩劫联系在一起,只是将之视作流行的怀旧文化。也正因此,这些文革符号混杂在浓浓的怀旧情绪中,受到不设防的欢迎。
  “文革”也成为盈利符号
  在这一轮的怀旧潮中,商家的推动作用起了极大的作用。回力鞋的走俏,海魂衫的热销,各种小人书、招贴画又重新回到了视线之内——这些都因商家的“怀旧牌”打得漂亮。而《山楂树之恋》等电视剧、电影也将这种怀旧氛围推向高峰,海魂衫、回力鞋、粮票、搪瓷脸盆、核桃酥,种种文革年代的标志性回忆物品都成了流行物。

对文革的讳莫如深导致年轻人对那段历史不了解,无知者无畏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梅志罡教授表示,很多学生想法还是太简单,不严谨,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更需要反思的是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我们的历史教给了学生什么?“文革”就一章。
  以史为鉴,是要吸取历史教训。像“文革”这样的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该吸取教训的历史,现在却变得讳莫如深。学校的教科书里,“文革”也只是语焉不详的几句话。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个别不识相非要研究“文革”历史的人,也成了另类。刻意回避的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对那段惨痛的历史全然不知,甚至对其有莫名其妙的景仰与缅怀。而“文革”不仅在各种出版物上不见踪影,连一个纪念碑都没有巴金先生生前多年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却始终没有影子。从中学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文革”仅仅是一段很暂短的抽象表述。
  @雷颐:当周国平、张洁、苏童、叶兆言、陈忠实、贾平凹、梁晓声等一干大作家今天还都手抄毛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华中师大年轻的毕业生以“红卫兵”为毕业照,就不足为怪了。一个忘记昨天的民族,它的明天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怕的。

距离感让文革符号散发出异域风情

  文革,哪怕在中国已经遭遇了否定,在国外也是有很多拥护者的。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这个东方古国里发生的一切都带有神秘的“异域风情”。唱红歌、背毛主席语录、跳忠字舞,在他们看来十分有趣,是充满新鲜感的共产主义文化。时尚界引用文革的一些符号也正是基于此。此外,国外也有很多“文革”的粉丝。他们是共产主义坚定的追随者,认为文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至今仍对之念念不忘。

政治波普喜爱“文革符号”

  中国的“政治波普”经常通过将革命年代的遗骸——工农兵形象、毛泽东像等政治符号与现代商品符号并置,表达出对记忆中的社会主义经验的拒绝、批判乃至调侃、反讽与解构。文革是中国政治运动的高峰,它的符号特色鲜明,影响力广,正是政治波普喜欢借助的工具。

那些我们身边的文革符号

观点

没必要对这些行为上纲上线,历史教育应重视

需要对历史的透彻反思和经验教训的传承

  近年来,带有文革语言、文革逻辑式的文革意识却有回潮之势。一些为文革翻案的声音开始出现,甚至还有一些人利用微博等自媒体宣扬文革的种种“进步和积极作用”。当一种危险在打埋伏,时刻像达摩克利之剑般悬在我们头上,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和恐惧感,所以这种对毕业照的批评可以理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能让人宽心,不再走上文革的老路呢?

批评没必要上纲上线,不作区分难免也落了文革思维窠臼

  @小林森:没必要拿这些毕业照做过多的解读,这就是一群孩子戏谑的恶搞而已,上纲上线的,把这说成是文革的遗毒、左的思潮的回涌,这不也是一种文革思维吗,动不动给人贴标签、扣帽子、加罪名,真是可笑,批评文革的,反倒用的还是文革的那套路子。学生宽容和多元是时代进步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应该包容学生们“无意识”的犯错,对事不对人,能借此事件反思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教育,就行了。

他们的担忧可以理解:历史情结没解开, 啥都容易符号化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谈及文革的教训时提醒:“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邓小平生前也一直强调,一直担忧左的问题。而又评论也认为今年中国左的势力开始抬头,表明文革的发生还有着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土壤。一个民族应该把自己最令人痛心的教训当作一面镜子,时时檫拭,时时映照,以便一代又一代的人不重犯历史性的失误,使整个民族能够持续进步。如果缺少彻底的反思,那段历史情结解不开,那么,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啥东西都容易符号化。[详细]

历史教育不能缺位,应让后人谨记历史教训而不是忘却

  @松禾张春晖:大学生拍“红卫兵”毕业照!这和在景区游客穿着日本鬼子的军装演“鬼子进村”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对于1949年后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现在的80后90后00后,都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反思,在他们眼里穿上红卫兵衣服,只是一种另类的时尚吧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玩”罢了,不至于上升到“文革回潮”那样的高度,但背后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