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世纪是俄罗斯血流成河,充满仇恨和暴政的世纪。这个专制历史悠久的大国用十月革命炮火摧毁沙皇帝国,用无声叹息送走苏联。而俄罗斯的民主转型道路依然充斥着众多不确定性……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苏联共产党放弃一党制

第四期:戈尔巴乔夫与改革之路:惊涛骇浪 航船难驾

  1987年年底,冷战尚未结束,著名的美国《时代》周刊将显要的年度人物封面位置再一次留给了一个苏联人,他的名字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此之前,只有的半个多世纪,只有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曾享受过此类待遇;时光荏苒,一晃20多年时光不见了,当年年富力强,叱咤风云的政治明星在2011年迎来了自己80岁高龄的生日。现在的戈尔巴乔夫显得矮小,发福得更厉害,照片里似笑非笑,显得深不可测,就是这样一位耄耋老人曾亲身经历了一个时代的起伏和终结。 【我来说两句

  1982年11月的一个早晨,身体十分虚弱、已经76岁高龄的勃列日涅夫起床后突然昏倒在地,随即永远告别了人世,三天前他刚刚参加了十月革命庆祝活动;随后的安德罗波夫继任虽然能干并力图有所作为,但由于长期百病缠身,担任苏共总书记仅一年余便病逝;而接过总书记宝座的契尔年科同样身患重病,弱不禁风,后来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再为仅短短13个月后也驾鹤西游。

   苏联领导人接二连三的连续死亡使得每年的国葬显得非常尴尬。即使许多中年寡头也意识到苏联需要一个更年轻的、更有活力的领导人。而短短一个星期前刚度过54岁生日的戈尔巴乔夫不管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显得颇具活力。其实,安德罗波夫去世之前便留下遗嘱,有意把总书记一职留给戈尔巴乔夫,但党内高层“小圈子”一时间难以摆脱老人政治的固化思维,硬是把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的契尔年科推向台前。而这次,历史的眷顾终于降临到戈尔巴乔夫身上。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顺利当选苏共总书记,开始了戈氏改革时代。

幼年心中埋下"革新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在苏联南部边疆地区一个偏僻农村,父亲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外公在大清洗运动中未经审判就被判14年监禁,爷爷也是未受审判即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了两年的苦役。30年代大饥荒和“大清洗”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烙印。

  直到担任总书记后,他回想起当年外祖母讲述外祖父被捕故事时,都得极力控制才能不让眼眶中的泪水流下来。童年的经历给戈尔巴乔夫的心中埋下了“质疑”的种子,但它能否生根发芽则非个人因素能够决定。【我来说两句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时,戈尔巴乔夫年仅10岁。他与其他苏联民众一样经受了战争的苦难。在战争期间,他家没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此时戈尔巴乔夫失去了正常的学习机会,只能边劳动,边读书。战争结束时14岁的戈尔巴乔夫已经能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收割谷物。

 在1949年获得“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后,第二年19岁的戈尔巴乔夫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在当时通过这种途径挤进象牙塔是不多见的,戈尔巴乔夫便是这样一个幸运儿,迈进大学校门后,他真正意义的人生才刚开始。


  在大学时,在给莱莎的一封信里他曾这样写道:“周围环境之恶劣……尤其是区里上层的日常生活。陈规虚礼,等级制度,种种注定的结局,官员公开的厚颜无耻,妄自尊大……你看这里的某个首长,除了肚子之外没有任何突出之处。” 1952年他在大学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仍然是坚定的爱国者、忠诚的共产党人。他唇边挂着嘲笑,曾说,“我是一名忠实的公民。证据是,我选择斯大林作为我最后考试的特别主题。我的题目是,斯大林是我们战时的光荣,斯大林是我们青年人的翅膀。没有人生拉硬拽地要我入党,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应该说此时的戈尔巴乔夫虽然对部分社会现象心存不满,但从本质上说依然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分水岭事件发生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


真正的改革与个人无关,与制度有关

  斯大林去世三年后,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发表批判斯大林的“秘密讲话”,对个人崇拜展开第一次公开批评,等于从政治顶峰发出了一个信号:质疑现行体制不会让你身陷囹圄。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同时深深地被“60年代人”这个群体所吸引,他们渴望变革,并意识到真正的改革“与人无关,而与整个体制有关”。

  1955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苏联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省,分配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主管农业,在当地共产党内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作为农民的儿子,戈尔巴乔夫从小在农村长大,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工作观念和方法。学过法律以后,他练就一付苏联其它领导人少有的好口才,能言善辩、谈吐自如,而且分析问题头头是道,不乏理论依据,但他决不是一个空谈家,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现实主义的态度一如既往。

   他在斯塔夫罗波尔区委分管农业时,曾创造了“伊帕托沃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而得到上级好评,并成为他升迁的资本。戈尔巴乔夫注重实际讲究实干的作风很快取得成效,他深切地热爱这片故土,曾在文章说“我与这片土地生在一起了,她那生命的乳汁在我身上流动。我热爱斯塔夫罗波尔。”而他在故乡也一干就是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扎实的政治资本。此后,戈尔巴乔夫成为有名的农业经济学家,仕途平步青云,从地区党委书记到农业部长,再到中央委员一路几乎畅通无阻,未遭遇重大挫折。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湖泊众多,其中有可用于泥疗的盐水湖;高加索矿泉水源闻名于全世界。每年前来疗养的苏联领导人络绎不绝。作为地区领导的戈尔巴乔夫在接待高层领导的之时,结识了不少党政高层,其中就包括后来在他仕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安德罗波夫,他颇得后者欣赏,后来被调派卫农业部长出现在首都莫斯科政坛上。在那里,戈尔巴乔夫见识了一个新的世界,开启了一段新的征途。1980年,49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委员,并成为主管农业的书记。在安德罗波夫时代,他更是一跃成为主管苏联经济的实权派,铺平了通向更高权力的道路。1985年,年迈多病的契尔年科去世之后,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顺利当选苏共总书记,开始了戈氏改革时代。


莫以成败论英雄,奔向自由民主,无人愿意走回头路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在安德罗波夫的基础上,提出注明的“新思维”,以“加速”战略开始了他近七年的“改革时代”。但他的经济“加速”战略无异于赫鲁晓夫的“赶、超”美国战略,必然受阻和失败。之后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使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也在瓦解苏联执政党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冷战尚未结束,国内外情况无比复杂的情况下,任何改革都需格外谨慎、如履薄冰。而戈尔巴乔夫未能准确预料到改革所遭遇的困难和阻力。在僵化模式下存在太久,苏联这架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已经很难驾驭。

   有人说:一个人的性格即他的命运。而首脑人物的个人命运,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戈尔巴乔夫未能保住苏联,未能保住自己的宝座,但他开启了俄国走向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之路,结束了冷战,促使两德统一,当今俄国的民意也承认戈尔巴乔夫带给他们的进步,人们有了言论、集会、结社、信仰和迁徙的自由,有了选择国家领导人、维护自己利益的政治权利,有了拥有财产的权利,没有人愿意再回到原来的模式。

   历史并不如烟,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戈尔巴乔夫开启的俄国社会转型代价过大,不少学者认为许多损失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如何在改革中减少保守势力的阻力和干扰,抑制极端激进主义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培养民众的民主素养、公民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也是十分重要。(李雪/文)【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