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理由: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航天食品分系统主任白树民分析说,我国的航天食品形式上是以中式为主,能够符合航天员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面类的食物为主,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如八宝饭,不仅风味独特、色泽艳丽,其中的莲子、桂圆等配料还有保健功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菜品:陈皮牛肉、牛肉丸、鱼香肉丝,宫爆鸡丁
海鲜:墨鱼丸、
主食:八宝饭、莲子粥、面包
点心:饼干、月饼
饮料:橙汁、冰红茶、绿茶
星级:



风味:中式传统美食
用餐:直接享用
特色:家的味道
评语:在太空中看着舱外的浩瀚星海,同时享用着传统的中式佳肴,这样的用餐体验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体验到的不可多得的享受。
推介理由: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食品逐渐变得丰富起来,目前已有80多种,如火腿块、加汁牛肉、柠檬布丁、果冻、小点心、果汁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食品相同。如果是在国际空间站,还有冷藏食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同时,还可根据航天员各自的饮食习惯制定食谱。
主菜:铝管包装肉糜
配菜:果酱类膏糊
甜品:冻干冰淇淋
星级:
风味:上世纪60年代美国、苏联
用餐:用手挤压管壁,将食物直接送入口中。穿着加压的航天服时,通过头盔进食孔进食。
特色:水分含量高,重量和体积大
点评:用餐方式“新颖”,可在进餐过程中体会到“吃牙膏”一般的奇异体验,古早味的肉糜和果酱虽然独具风韵,但是味道却不敢恭维。
推介理由:
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采用氢氧燃料电池作电源。这种电池发电时,产生出大量水,于是,美国采用脱水复水食品,这种食品的性状和风味更接近于地面的普通膳食,能满足航天员的口味。
在脱水食品复水时,要确信这些汤料和水已经完全融合,你需要将包装袋前后晃动,或抓住包装袋,上下拍打,利用离心力将水挤到袋子中。所以当你看到一名宇航员抓住一个食品袋并且上下挥舞,这不是他为午餐而兴奋(也许有这种可能),只是为了将食物和水混在一起。
菜品:脱水复水食品
饮料:复水饮料:在太空加水溶解后制成的冷饮或热饮
星级:

风味: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美国
用餐:食用前必须复水,在它的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单向入水阀门,以便复水后食用。
特色:轻便、体积小,味道接近地球食物
点评:使用方法有点像泡面,但是内容可丰富了不少,虽然不及地面食物那么美味,但是聊胜于无。
推介理由:
俄罗斯美食也是很有特色,相比精致的法餐,俄罗斯美食更加平民。在西餐中,意大利最早形成自己的特色,其后是法国,而俄罗斯美食正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菜系已经是18世纪了,于是在俄罗斯美食中,经常可以发现意大利餐和法餐的影子。
主菜:配蔬菜羔羊肉/佐大麦牛肉(像一种夹肉面包)/鲟鱼
/鸡肉饭/意大利通心面/油炸米饭
配菜:西红柿/小虾
甜品:特沃劳格(tvorog)(这是一种俄罗斯乡村的
坚果干酪甜点)
汤品:罗宋汤/牛肉大麦汤/辛辣羔羊汤
星级:

风味:古朴的俄罗斯风情
用餐:往袋中加水,等上几分钟,再将勺子插进袋子里吃这些食物。
特色:多为罐装、脱水食物
点评: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这是他们的规矩。正如热情的俄罗
斯人一样,大块的牛肉、羊肉、鲟鱼和独具风味的传统干酪甜点即使在太空,同样能使你的心中燃起暖意。
航天食材分类:
——热稳定食品:是经过加热灭菌自理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类食品。
——冷冻冷藏食品:这类食品是在地面上冻好带进太空的,溶化后可食用。
——辐射食品:这是经过放射线杀菌后的食品,它曾在美航天飞机飞行中少量使用过。
——自然型食品:地面上没经处理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水果、果酱和调料等。
——复水饮料(冲剂或软固体饮料) :它是在太空加水溶解后制成的冷饮或热饮。
——应急食品:飞行器发生故障时航天员必须穿着航天服时的食品,如铝管包装半固体果酱、菜泥、肉羹等。也包括当降落到远离人烟的地方,等待救援期间饮用的食品。
航天营养学:
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减少等,那么,食品就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飞行初期航天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的症状;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就要求限制航天食品中钠的供给,保证钾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