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看习近平如何和群众对话

习近平群众路线十二字白话要求皆有来处

“照镜子,正衣冠”出自唐太宗 毛泽东引入党内

毛泽东曾经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会沾染灰尘,应该打扫和洗涤。而“照镜子,正衣冠”最早的典故应该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千古名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详细]

“三反”时也曾要求官员给思想“洗澡”

“洗澡”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党政军机关内部开展的“三反”活动。所谓洗澡,是要求党员干部对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进行解剖和清洗,以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当时毛泽东要求干部“人人下水洗澡”。

延安整风时“治病救人”是主要宗旨

“治病救人”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并为后来正常情况下的党内斗争指明了正确的路线。[详细]

四代中共领导人都曾用白话阐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一直被共产党人视为“生命线”,历任中共最高领导人都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一路线。“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详细]

近年来中国政坛频刮“白话风”

胡锦涛“不折腾”成高层白话新风发端

“官话难懂”是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对于官方话语的最直接印象。而近年来这一现象已经改变,改变的发起者,是胡锦涛。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胡锦涛讲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场都发出会心的笑声,也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口语化的大白话跻身“政治话语圈”,让人耳目一新,连“熟读”中国政坛的外国媒体驻华记者都始料不及,一时有了“不折腾”翻译成“BUZHETENG”的美谈。[详细]

口语化报告成两会亮点 翻译不知如何“顶得上去”

之后的2009年两会上,通俗易懂的白话更是普遍出现在各项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以口语化的文风来表达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整场报告,温家宝“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余次的掌声。而之前贾庆林在作政协工作报告时亦使用了“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这样的大白话,着实让翻译为难了一番。[详细]

习近平治党治国妙语连珠 怒斥官员“不会说话”

无论是履新国家主席,还是首次出访,以及参加金砖会、博鳌会,在广东、海南等地调研等,习近平都是妙语连珠。如“苍蝇老虎一起打”,“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不仅为国人熟知,也为海外热议。而说朴实易懂的话一直是习近平的风格,假大空的套话一直为他所厌恶。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时,他就曾严厉批评某些官员“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详细]

历代领导人的“个性白话”映射时代变迁

毛泽东“乡土白话”通俗易懂 用生孩子论述左右倾

毛泽东喜欢说白话众人皆知,更有人称他是“中国白话第一人”。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用一些俗语或俚语来诠释事物的道理,表面看上去很粗,但是通俗易懂,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例如他在论说政治倾向时说:“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详细]

邓小平的“猫论”曾遭批判 最终影响世界

邓小平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观点,文革中“猫论”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遭批判。1985年,邓小平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详细]

江泽民提“排除各种干扰”推动改革开放

1997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毕业典礼上,江泽民发表讲话,系统地阐述其治国理论,直接地批评“左”的思潮,并直白提出“要排除各种干扰”。讲话通篇散发着强烈的解放思想的气息,迅速凝聚了党内共识,这也是党中央在正式的文件中首次对国家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重大修正,进而第一次将经济改革的方向指向传统的公有制。[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