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 农民工代表:身后是两万兄弟
  • 5年见证农民工子女城市梦
  • 陈贤妹因“小悦悦事件”获赞

这是关于信仰的24个字,也是脱水版的理想生活指南。它有一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组成它的每个词,都是我们描述理想与现实最常用的。它并不堆砌,各有所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的担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是社会的良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的责任。这明白如白话般的24个字,是具化的信仰。

独家策划
    没有地基可以盖房子吗?当然不可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这个家园的地基,你想住地舒服,好把,每个人都挽起袖子,把地基打好。[详细]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海报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围挡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展板
尊严的来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国家层面,失去任何一个词,社会与个人都会受到损害,它们是理想生活的基石,让社会有效运转,让个人拥有尊严。

  • 富强prosperity
  • 民主democracy
  • 文明civility
  • 和谐harmony

导读: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撰写《少年中国说》,以“天下兴亡,皆在我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为主旨,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呼唤富强文明的“少年中国”之诞生。

百余年后,中国迈入富强崛起新时代,同时也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期。在新一届政府执政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国不再大规模出台经济刺激措施,而是更多的简政放权。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由市场决定,表示我们会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走向未来的常规发展。在完成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经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国家富强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富裕。

导读: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再好的民主制度,都要由人来落实,而基层民主是国家民主的基石。

33岁的“洗脚妹”刘丽是去年两会31位农民工代表之一,还有从各地赶个来的另外30名农民工代表。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是3。

在浙江温岭,也有着基层民主改革“长青”样本:参与式治理、协商民主、透明政府、公共预算改革……14年,近3000场民主恳谈会,对政府与社会来说,都是循序渐进的民主操练。民主转起来既需要自身运动的惯性,也需要外部给力,保障其动力不衰的力量就是制度。

导读:

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马年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中的这句话传遍大江南北。“扶老人还是不扶,这原本就不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背后投射的,正是向善者在现实困境中的纠结,对社会转型期良好文明道德风尚的迫切期待。

文明是个多义词,拥有多重含义。从国家层面来讲,文明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

国民的道德良知,决定着国家的文明程度。精神文明需要物质文明的支撑,更要有民主监督、科学管理、人性化操作的制度性保障。

导读: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局面。它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创造奇迹,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考验,物质丰富遭遇道德建设之惑、利益多元带来群众诉求之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

它需要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它作为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层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它包括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我们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跟我们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目前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恰好把与要实现的目标的社会属性高度统一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凝聚力量,知行合一。

良序的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当社会的秩序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准则而运转时,国家将会更为强大、开放和自信;秩序感让每个人感到安全,只有良序才让人出门如归家。

  • 自由freedom
  • 平等equality
  • 公正justice
  • 法治rule of law

导读: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不分出身、种族、文化背景、信仰、贫富、性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幸福、生命尊严的基础和源泉。

一个不宽容的社会难有自由。作为权利与义务的复合体,人需要自由地思想、说话、交流,自由地生活和工作。自由是人尊严的需要,更是人本能的需要,是人的基本权利。而自由必须有制度保障,人民只有共同建立公正、平等的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自由才能真正实现。

导读: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著名论断,一般来说,平等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的地位,享有相等的待遇。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发达,且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特殊国情,出现了很多不平等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二元分 化、“同工不同酬、同人不同命”等,社会中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冲击着大众,人民对于平等的呼声越来越迫切。

将“平 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才能减少冲突与矛盾,消除社会鸿沟,构建和谐社会。

导读:

何为“公正”?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财富积累过程中,由于对财富和资源的占有程度和渠道不同,阶层之间以及阶层内部利益分化加剧。如果分化超出公正的底线,就会在各阶层和各群体间出现鸿沟。这不仅有损社会公正,还将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违背社会主义本质。

公正也是现代司法的生命与灵魂。失去公正,现代司法就失去了生命,现代社会公正就丧失了最后的屏障。习近平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导读:

法治首先乃良法之治。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高法、根本法。正如习近平所说,“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在法治的长征中,当我们若干年后回望劳教制度的废止时,或许能够清晰感受到这一时刻的历史性意义。劳教制度最终走向消亡,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提供给我们一个普遍性的启示则是:与人一样,国家法治的肌体,也需要经常洗澡治病。如果说当年“收容遣送办法”因孙志刚事件而废止、旧拆迁条例因各种强拆事件而终结,那么此次通过法定途径废止劳教制度,则更接近于主动的清理,意味着公民自由权利再一次得到伸张,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再一次得到维护。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中国社会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创造性转换又为我所用的一种最有利的表现。如果人的思想行为处处受到管制压抑,那么还谈什么自由全面发展呢?如果人被分成三六九等,又怎么能当家作主呢?没有公平正义,就不可能有社会群体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没有法制,我们所追求的的安定有序的社会就没有了前提和基础。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而言,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社会活力离不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就是社会活力的源头活水,公平正义是社会活力的阳光雨露,而法治是社会活力的可靠屏障。

公民的责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每个人的认同,是秩序得到尊重的前提;而国家更是由每个人组成。在最稳固地基上搭建最漂亮的房屋,还不足够,充满善意与责任的人居住于此,才是完美的家园。

  • 爱国patriotism
  • 敬业dedication
  • 诚信integrity
  • 友善friendship

导读:

“说到爱国者,您会想起谁?”面对央视街访,有人回答周恩来。答周恩来是标准答案之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嘛。有人回答说,和平年代,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爱国。斯民于斯土,不被欺负地活着,就算好日子。不被欺负,意味着外争国权,内护民权,即免于主动暴力的自由。说到底,国家的权利,不过是所有个人权利的集合。政府之所设,宪法之所立,意义恰在于此。

更进一步的爱国,还得继续推动法治与公共治理改革,在维护每个国民个人权利的基础上,使国族成员对自己生存其间的秩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并将这个认同淬炼成美好的“立国之精神”。

导读: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之所以要敬业,是因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作为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敬业受行业类别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并不大,而和整体性环境有关。

就业压力的增大,人才竞争的加剧,迫使很多人先就业后择业,只有保住饭碗才能谈自己喜欢的职业,成为了一种现实选择。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追寻自己内心的热爱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工人对企业缺乏起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是像流水线上的机器零部件一样整日地机械劳动,谈敬业度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把饭碗当成事业,从主观意识到客观环境,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导读: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毒生姜、假羊肉、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也向人们发出警示:要实现中国梦,社会诚信建设不可少。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但不可否认,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问题相当严重,见利忘义对社会和谐的危害不容小视。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轮番登台,商标专利侵权量大面广,公益慈善组织陷入信任危机……当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蓦然回首,却发现一些领域诚信缺失正在使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梦不只是物质财富梦,也是精神财富梦。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要靠精神的富有作基石。诚信缺失不仅会加大社会运行成本,阻碍国家发展,而且会给人们心理造成隔阂,损害社会和谐。

导读: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当人与人的距离已经成为常态的时候,小悦悦的悲剧其实早已暗含其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瑰宝。但似乎突然间迷失了。

一个重大事件的出现,总会引起公众的关注,进而引发整个社会的思考和探索,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了让小悦悦案、彭宇案药家鑫案、凌华坤事件不再发生,让打消人们的顾虑,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为了给人们一个安宁友善的生存空间,重建跌倒的社会道德体系刻不容缓。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才能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做,也能做得到的底线要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溯源: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
1 2 3 4 5 6 7 8
媒体说
人民日报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丢失了主导价值,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详细]
人民日报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梦想越接近,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我们必须清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一蹴而就。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详细]
人民日报
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详细]
小调查:24字真言,哪个词最触动你?
富强 票数:
民主 票数:
自由 票数:
文明 票数:
公正 票数:
和谐 票数:
平等 票数:
法治 票数:
敬业 票数:
爱国 票数:
诚信 票数:
友善 票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