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校友录     -  搜狗 
 
 
 
 
 
2005-07-22 星期五
  

  淅淅沥沥的小雨陪伴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寻访工作。
天公真是做美,听白主任介绍,代县这些日子一直是艳阳高照的35℃大热天,今天的小雨让从北京这个桑拿房里出来的我们感觉颇为凉爽,山里的景色也越发显得秀美。

  今天我们走访的是:代县峨口镇南新村的赵眉桃(女)、郭雁林(男);滩上镇尹家会村的侯丽英(女);新高乡西凤村的郭建平(男)。我们要分别对他们本人、家长、村长及其老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根据昨晚的分工,我负责两名学生本人、一名家长和一名老师。

  我们一行人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40多分钟,终于到达了位于滩上镇的尹家会村,一个被重山包围的美丽的小村庄。而我们的主人公——这个村里迄今为止第一个女大学生,侯丽英和她的爸爸正站在村头期盼着我们的到来。
  侯丽英的家只有一间面积不大的平房,一进门是足足占了半间屋子的大土炕,炕上除了一摞叠在墙角的被垛什么都没有,光秃秃的,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土炕靠墙的一侧上面铺着废纸箱子。整个房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进门迎面的墙上贴着的四、五张奖状和正中间红红的“喜报”,上面写着侯丽英的高考成绩——574!

  在我们进门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坐在炕上为她做着鞋垫,旁边是颜色各异的零碎布头。后来才知道,这些是她妈妈在外面捡的碎布,就为了能做双厚实的鞋垫,让即将远行的女儿不仅脚暖,心更暖!
  侯丽英的妈妈左臂曾在一次劳动中不幸骨折,但就是因为家里没钱,忍着不去医院,结果越肿越大,越来越严重,最终造成了现在残疾。
  家里全家四口人就靠侯丽英爸爸一人,除了务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家全年的收入不过1000多元,就这样,还要供她和弟弟两人读书,做家长的实在是负担不了。就在侯丽英初三毕业那年,她面临了自己的第一次辍学:父母在考虑是否让她回家,以保证弟弟的学业。看着实在无奈的父亲和残疾的母亲,侯丽英不忍心争辩,只有默默把眼泪往自己肚子里咽。就在开学前的最后一天,父亲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姐弟俩上学。当时侯丽英就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对得起父母!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减少开支,侯丽英高中在校期间,每天只买一元钱的伙食,五毛钱的馒头,五毛钱的咸菜!即便这样,高中三年,她和弟弟还是让家里陆续背上了两万多元的债务。
  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绩:侯丽英以574的成绩考取了陕西科技大学!面对红红的喜报,她考虑的更多的是那高昂的学费和家里已有的债务,始终无法露出笑容。
  当我在给侯丽英做问卷的时候,让我没想到的是,刚刚问了两个问题,她的眼中就满是泪水。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陆续了解到了她的情况,同时也深深的理解了她的泪水的滋味。
  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哪些兼职工作?(在下面的几项中选择,可多选)
  侯丽英想都没想,就说:“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只要能够让我上学,我什么苦活累活都可以做!”
  在所有调查都做完以后,我和侯丽英在她家那面贴着奖状和喜报的墙前合了个影,这时候的小丽英终于笑了,虽然眼睛还是红红的。
  就在我们大家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丽英来我面前,羞涩的脸上带着一丝犹豫,欲言又止,我冲她笑了笑,鼓励的看着她。
  “我能和爸爸妈妈合个影吗?我还从来没和他们照过相呢!”
  五、六架相机同时对准了丽英和她的爸爸妈妈,在这张第一个全家福里,每个人都笑了,而且都笑得那么甜。
  现场的每个人也都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替他们祝福!
  山西代县小分队 徐路明

2005年7月22日 星期五
郭雁林同学的父亲接受志愿者访谈

  郭雁林是我们队在代县寻访的第一个学生。也是我参加这次志愿活动寻访的第一个孩子。
  我们到时,他已和父亲早早地等在了村口。他已经20岁了,无论是瘦小的身形还是腼腆的样子都还象一个小男孩,话不多,普通话也不是太好。当谈到一些不太熟悉的话题时,我常常听不太明白,而要求他重复好几遍。
  他被长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录取,除生活费外,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大概要6000多。 对于家庭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家庭来说,负担沉重。和他说话时,他总是心事沉沉的样子,眼睛看着地上,但能看出他听的很认真。我告诉他,这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西安的生活费用很低,如果用得省,一个月150—200元也就够了。他微微侧脸问我道:真的吗?我说是,我是西安人。他抬头看我,眼中掠过浅浅的一丝释然,似乎感觉到他从心底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而这长气中还夹着些些的笑意。
  虽然上学的费用缺口很大,但他对顺利地完成学业充满信心。问他打算怎样解决是上学时经济上的困难,他脱口而出:奖学金还有家教!语气之急切与宏亮令我有些吃惊。他依然不看我,但却把他对未来的希望传递给了我。他不是个自信的男孩,甚至还有些自卑,但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
  问他是否想过争取助学贷款,他说会;又问以后能否还清,他简短道:能。
  他对未来的期待深深打动了我。
  第二个寻访对象是同村的赵眉桃。一行人走到女孩家的院子里,才发现郭雁林一路上都跟着我们。这次我负责向村支书记了解一些情况。书记乡音很重,我听不太懂,书记重复了两遍,我依然不太明白,这时突然有个貌似普通话的急切的声音替我做起了翻译,扭头看见郭雁林半蹲在我身后。我说你替我听一下,他点点头,我感觉到他的快乐。
  采访完书记之后,我在院子里拍些照片。他便远远地站在院子门口,看着这一群外地来的人忙活。大概在他眼里,我们这些穿着新长城T恤的人,意味着一种希望,这种希望是明确且强烈的。不知为什么,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热切,既是对大学的未来,也是对大学的困难。
  快走时,发现把记事本找不到了,想可能忘在了他家。他二话不说便往家跑。我说你等等,我再找找,他等在大门口,双腿摆出随时准备起跑的姿势。不想让他去了又回,说,走吧,我和你一起去。他带我走近道回去,一路上我问他一些上学的事,他都只简单地回答,但又总能让人感觉到他简短回答之后的期待。从他家出来,他又一路送我到村口。
  他个子很小,和我差不多高,象个小弟弟惹人怜爱。我说我给你个电话吧,等你开学到了西安可以联系我。他点头。我给他留了电话和电子邮件,告诉他,等到了大学,你就有机会用电子邮件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联系。这些在我们看来很生活的东西,在此时的他看来都是一种不可知的新奇,但很快,这些也会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即将进入大学。
  (山西代县寻访小组:张天莉)

  2005/07/22
  从县宾馆出发,我和小组的另外两名成员由县助学办白主任带领,以及助学办的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小陈的陪同下,驱车开往我们的第一个访问地——郭雁林同学的家中。这条通向峨口镇南新村的路越到后来越难走,两米宽的道路崎岖不平,上面全是沙子和大大小小的石头,路两旁连树的影子也没有,司机开车要在道路上呈S型曲线前进。在颠颠簸簸中我们终于进了村,下车后,我们一行人七拐八拐走进郭雁林的家。我们的主人公郭雁林是个干净腼腆的男生。这是很普通的一个农民家庭,40平米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屋里除了一台电视机,没有其他电器,据他父亲说为了省钱电视机也很少开。由于村民都是靠天吃饭,今年又少雨,这个家庭现在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几年来,一家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亲戚给的,甚至买药也要从男主人姐姐的医保里分出一部分,孩子们上学用的书、本和笔不时靠老师接济。而家里唯一有劳动能力的父亲郭玉魁要用在外面打短工挣的钱来供养一家四口人的日常生活和儿子女儿上学,一天最多十五块钱的短工收入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对郭雁林父亲的访问中,这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52岁农民一说起他要上大学的儿子来,脖子上的青筋就根根绷起。当我问道:“孩子上大学使原本贫穷的家庭更加重了经济负担,您如何来看?”郭玉魁瞪大眼睛,操着本地话不断地重复:“不论想什么办法,借钱、卖地都要让他上学!”“家里穷就是因为没文化,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
  天下父母一般心,乡下的农民也怎么能不盼着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可是贫穷依然让代县很多农民父母不得不放弃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机会。
  下午我们访问了高考527分,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的贫困生郭建平。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大郭建平一共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二弟郭建光也考上了高职,因为家里太穷,他刚高考完就进城打工去了;上高二的三弟郭建宾前两天刚和父亲吵过架——他父亲不想让他读大学了,家里要供他哥哥上大学,二哥也考上了高职,还有上初二的妹妹……在我们的组员徐路明向郭建平宣传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时候,我看到老三一直站在离徐路明不远的地方一言不发地听着。临走之前,我们特别跟他们的父亲交待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及如果没钱供孩子们上学可以先到学校报到,核实之后再说学费的事,千万不要被学费吓退……老三仍然默默地站在我们背后,一言不发。我回过头,看到他痴痴的眼神,心里很痛。作为新长城项目的志愿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跟贫困大学生的家长强调不要放弃任何孩子的学习机会,我真恨不得留下来看着他走进大学校园,走出穷乡僻壤,走出因为贫困而被桎梏的心灵!
  在回住处的路上,我望着车外的景色,我又在想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贫困大学生和中国所有的大学生都一样,最终面临着走向社会,而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向前的、向后的、纵横交错的各种力量都将包围着他们,有时候这些力量是很强大的……想要过上幸福的人生,除了坚强和乐观没有他法。希望这些能够走出家乡的大学生们坚持他们的理想,不受外界干扰,走上一条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充满价值的道路!
  山西代县寻访小组:王元勠

 

 
[特困生高考背后的故事]
用  户:  匿名发出:
 
高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