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哨村2000多岁的“保寨树”,15个人才能合围
|
深爱着自己的民族,歌舞才会如此奔放
|
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灿烂如花的笑靥能净化人的心灵
|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转自搜狐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转自搜狐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转自搜狐
布依族地区山青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转自搜狐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转自搜狐
布依族擅长蜡染、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等。
转自搜狐
难忘瀑乡布依寨
本刊特派记者 施晓亮/文 施晓亮 张晓伟 /图
转自搜狐
记不清多少次了,梦中我常常回到那片瀑布成群的喀斯特岩溶地带,回到那个用石片当瓦盖房的布依山村“滑石哨”,在那里我与盛装的布依族阿哥阿妹们跳竹竿舞,一起手拉手环抱那株胸径三四米、2000多岁的榕树“爷爷”。
转自搜狐
都说贵州是公园省,那么黔南、黔西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就是这个大公园里的园中园,而世界级名瀑“黄果树瀑布”当之无愧算得上是这园中众多精品景点中的极品。它瀑高74米,宽81.2米,雄姿盖世,惊心动魄,气势磅礴,造化神奇,多次登上国家名片??邮票,为世人向往注目。
转自搜狐
汹涌的白水河流经黄果树地区附近,因为喀斯特地形的变化,河床断落,形成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只是其中之一。滑石哨就在它的下游1?5公里处,那里的一级瀑布被称为“螺丝滩瀑布”。
转自搜狐
最早生活在白水河流域的土著民族是布依族。瀑布群周围,一个个布依村寨依山傍水,隐于峡谷巨树之中。因为瀑布,布依族生活的这片热土被称为“瀑乡”,布依族亦被称为“瀑布群中的民族”。
转自搜狐
布依同胞真正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青山为他们立起层层画屏,古树为他们撑开华盖阳伞,飞瀑为他们架起竖琴,清流为他们日夜歌唱。他们是山的儿子,水的女儿,树木花草的同胞。他们爱家乡,爱自然,他们清纯美丽,感情丰富,美得自然,美得和谐,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羡慕。
滑石哨的美不同于黄果树。相对于黄果树的热闹和张扬,它更接近于世外桃园。当我第一次走近它的时候,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石板筑成的村寨,爱上了这里质朴的人们。
转自搜狐
滑石哨的自然环境十分清幽,周围遍布数百亩翠绿的山林,有笔直的椿树、有槐树、细叶香树,还杂有许多多年的灌木林,整个村寨被绿色包围。我们的车一直开到寨子口才能看到房屋。进入村寨,家家房前屋后都有笼笼竹子,有粗壮的斑竹,有挺拔的绵竹,还有纤巧的金竹。最令我们震撼的是,寨中有12棵巨大如盖的古榕树,最大的一棵胸围16米,要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巨大的树冠覆盖着一亩多地,真是遮天避日。滑石哨的人把榕树称为“黄桷木”,寨老说,这是滑石哨的“神树”,“保寨树”,“风水树”。这种历经20个世纪风雨的古木一年中有11个月不落叶,只是在2月份落叶,很快又发出象毛笔一样的枝条,先黄后绿,到了三月,又是满树绿意了。
转自搜狐
此外,还有柚子树、黄果树、柿子树等果树,许多人家还自己培植了芭蕉,整个寨子竹木掩映,绿树成荫,真真一片绿色的海洋。
转自搜狐
夜宿滑石哨,近处风穿竹林声如琴瑟,远处瀑声阵阵苑如海边听涛,琴瑟中枕着涛声入眠,那一觉睡得真叫一个甜。
滑石哨,布依语为“升板”,“升”即石板,意思是一块大的扁石板。由于寨子建在大小不等的扁石板上而得名。
转自搜狐
滑石哨村有33户居民,33幢“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白水河螺蛳滩瀑布西侧的石坡上。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有一种水成页岩,可以一层层揭开,成为薄厚均匀的石片。布依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片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这些石板房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
转自搜狐
整个村寨都由这浅灰白色的石料构筑,阳光下银光闪烁,月色中凝霜盖雪。这些历经300多年的石头建筑既可堪称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转自搜狐
是布依人赋予了这些石头以鲜活的生命,除了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如布依人。
33户布依人家,大多姓伍。“族长”伍定坤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江西来的。
转自搜狐
明洪武年间,贵州一带战争连绵不绝,朱元彰采用“调北征南”的办法,逼使兵丁从江西来到这里打仗,战后也不准回家,就留在这里安家落户。滑石哨流传着一首《调北征南歌》,歌中有这样的词句:“江西逼我去远征,害我儿女不返回”。他们不忍离别家乡离别亲人,临行前,男的锯下牛角带在身边,以作纪念,妇女把皇帝盖的印模分成两半,上半边留在家乡,下半边绣在背上。至今,布依族男青年仍有出门背牛角装火药的习惯,妇女的上衣背部,都绣着倒弓状半月形的图案。
对于城市人来说,“男耕女织”已是久远的传说,而在滑石哨,这是真实的生活。
转自搜狐
布依姑娘们小就学习纺织,几乎每人都有一架纺车。每年除两三个月的农忙月份外,平时白天耕作,晚上纺织;冬闲时,则终日穿梭不停。她们可以做到自种、自轧、自纺、自染,自己缝制服装。滑石哨布依姑娘鲜艳美丽的盛装,都是她们自己的手艺。
转自搜狐
布依人使用蜡染布已经沿袭了几百年。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姑娘从10岁起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制作蜡染布。
转自搜狐
看布依姑娘蜡染制作,是一种美的享受。
转自搜狐
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着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出丰富生动的图案,她们仿佛是天生的艺术家,不用打底构图,直接提刀下笔,抽象的花、鸟、虫、鱼,复杂的几何图案,仿佛信手拈来,但笔笔结构严谨、线条细腻,整体上构图大胆,粗犷明快。
转自搜狐
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浅蓝色(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最后再到白水河里反复荡涤,就成了蓝白相间典雅古朴的蜡染布。
转自搜狐
与云南白族的扎染相比,布依的蜡染不但工序复杂,而且图案丰厚朴实,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作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品,蜡染布已经走出贵州的大山,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的外国客人,专程到滑石哨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临走,他们大都会购买一些蜡染布,作为珍贵的工艺品带回国去送给朋友或加以收藏。
黄果树瀑布名扬天下,拉近了方圆数十里的百姓与世界的距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滑石哨也不例外。
转自搜狐
在村民伍仕华家喝着他自酿的小烧,仕华说:我们布依族原来以经商为耻,现在连老人也会做生意,遇到老外还能来几句英语。象我老婆这样在黄果树景区做导游的青年人不下十几人,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变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变化。
转自搜狐
生活变化了,但滑石哨的布依人心中保持着一份清醒。他们知道什么是能变的,什么是不能变的。
转自搜狐
村主任伍定刚说:我们村里拍过很多电影、电视剧,其中有《良家妇女》《芦笙恋歌》,人家为什么会挑我们滑石哨?无非两点: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民族风情。
转自搜狐
几年前,滑石哨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布依族文化保护村”,这几乎成了每一个滑石哨人对外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他们以一种朴素的感情和近乎古拙的手段,把自己民族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他们知道,在各民族日益汉化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中,这才是越来越宝贵的财富。
转自搜狐
伍定坤在黄果树景区任着一个薪水不菲的职位,在村里算得上是见过大世面的能人,年龄不算太大,辈份却高,因此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去年,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成立起一支布依文化表演队,从外村请来四五个能歌善舞的“高手”,村里的30多个青年男女天天跟着他们在村中小广场上蹦来跳去。
转自搜狐
夜宿滑石哨,与布依青年们唱啊跳啊直到月上枝头。第二天早晨,又在他们排练的阵阵布依山歌声中醒来。到目前为止,这些布依阿哥阿妹还没有一分钱收入,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保持得越好,对外界的吸引力就会越大。黄果树的今天,就是我们滑石哨的明天。”
转自搜狐
表演队只是滑石哨村文化开发的一部分,伍定坤和村委成员们有更长远的打算。他给我看了一张他自己手绘的设计图,白水河边建一个宽阔的布依文化广场,将布依族的一些民族节日恢复起来;村中建立一座石板房式的文物陈列室,陈列布依族的民族民俗文物;恢复水车、水磨、染房等,同时整理寨容,美化环境,试办滑石哨露天民俗博物馆,把滑石哨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村寨。
转自搜狐
“已经有老板对我们的方案感兴趣了,表示要给滑石哨投资。”伍定坤言语中掩饰不住兴奋。
转自搜狐
从这张略显粗糙的草图上,我看到了滑石哨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