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美国军方在“哥伦比亚”号本月1日失事前几分钟拍摄到的一幅“高清晰度”照片,现在成了专家和媒体推测这架航天飞机解体过程的依据之一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十天仍无明确结论
新快报讯 至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已经整整10天了,10天来围绕它在空中解体的原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一些航空界的专家仍然众说纷纭,各方莫衷一是。
失事原因理不清
当“哥伦比亚号”于2月1日上午出事之后,从一开始,有关它的出事原因便五花八门:
调查人员一开始便将焦点集中在左机翼上,认为哥号在1月16日升空后81秒,从外挂燃料箱脱落的绝缘泡沫板损害左翼底部隔热片,从而可能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然而,最近几天,随着一块长51公分、1公斤重的绝缘泡沫板的部分被找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空飞机空中解体的调查重点,已经从遭绝缘泡沫板击中的假设,转移到自动控制系统。
最后数据有待解密
美国宇航局航天计划主任迪特莫尔指出,航天飞机在解体前最后几分钟,自动控制系统导致航天飞机迅速移动控制面板,最终甚至启动小火箭尝试控制航天飞机偏离航道的动作,但不成功。“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传回的最后资料显示“我们开始败下阵来了”。 基于这个原因,他的小组集中全力修复航天飞机最后32秒传回的资料。这些数据并没有经过任务控制中心处理,因为这些电子信号的素质太差不可靠。现在,这些信号已经从电脑中取出进行检验,寻找左翼阻力大增的线索。
与此同时,装载“哥伦比亚号”宇航员残骸的箱子被送到多佛空军基地,专家将在那里展开全方位的辨认工作。(谢方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