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伊战争已经进入第三天,各种有关战事的消息满天飞,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冷静看看,满眼的图片、视频、新闻、甚至谣言基本都是经过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精心挑选的,真正的战争真相恐怕要到战后很久才会慢慢披露。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参加和卷入了多场战争,说美国是近一个世纪“涉战”最多的国家恐怕并不为过。然而,就是在一次次的战争锤炼和突发事件中,美国的国家紧急防范机制逐渐得到完善。早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拉克48小时的最后通牒后,为了安抚国内民众开始出现的不稳定情绪,防范开战后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因应其它各种复杂局面,美国政府再次启动了紧急防范机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政府及民众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大有“风声鹤戾,草木皆兵”之势。 转自搜狐 (一)发出“橙色警报”。3月17日,新成立不久的美国国家本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发表声明,宣布将国家受威胁的水平提高到第二级(橙色,仅次于最高等级的“红色警戒”)。他以美国危机管理机制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身份要求各州增派警力,将国民警卫队部署在重要场所防备万一。本土安全部还发布了七条临时反恐措施。其实美政府的担心并不是多余,安全隐患早有显现。就在美、英、西三国举行领袖峰会期间,美国外交学院的网站就遭到了黑客攻击,贴上了“NO WAR”的反战标语,而且根据美网络监控部门的统计,发现美国网站受袭的次数开始显著增加。不知道是不是对反战强烈的法国怀有“特殊的心态”,美方比较了一下同期法国网站遭袭击的情况,发现法国遭受网络攻击的次数竟然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转自搜狐 (二)公布“自由之盾”行动。在发出警报的同时,美国家本土安全部正式了启动所谓的“自由之盾”行动,并把行动的要求和目标向社会公开。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边界防卫。增设警力,动用海岸警卫队增强对海岸及陆地边界的安全防卫,要求航行的船只随时准备接受检查。(2)保护国家的运输系统。加强对机场、铁路、桥梁和公路运输系统的保护。(3)要求责任单位保持高度戒备,尽一切努力找出对国家的各种威胁并及时将之消除,特别是加强对嫌犯、恐怖活动的支持者和敌对方的侦察。(4)保护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资产,如油料储存、化工设施、核设施、城市地铁及各类“标志性建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利桑那州向位于凤凰城西部的Palo Verde核电站派遣了大批国民警卫队员,而纽约州所调动的国民警卫队员数目则位居各州之首。(5)加强对公众健康水平和健康环境的关注,特别是加强对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和各种不明疫病的监测。(6)启动美国的其它所有快速反应单位,如包括隶属本土安全部的“国家快速反应部队”(ERT-N)、隶属农业部的事故处理小组(IRTs)、环境保护局的DECON小组等均进入临战状态。当然,这需要政府其他部门予以配合。 转自搜狐 (三)政府其他部门纷纷采取配合行动。围绕“自由之盾”行动,美政府各部门均根据早就拟定的预案采取了必要的配合行动。美国国务院对本国公民、驻外使领馆发布了警告措施,并要求其他国家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海外侨民和设施。财政部公布了《在与伊拉克敌对期间保护金融市场的措施》,划定了美国“最关键”的金融设施,并安排专家寻找和评估这些设施的弱点,承诺向金融机构提供优先通讯服务,使之在危机期间保持畅通,从而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18日决定保持主要的利率稳定并密切观察对伊战争形势,以便及时衡量战争对美经济带来的冲击。这意味着美国联邦储备利率将维系在1.25%不变,是41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利率的最低点。美国联储还拟定应变计划,以在战争久拖不决或国内爆发大规模恐怖袭击时能稳定金融市场,其具体措施包括:向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维持金融市场运行、随时降低利率以刺激增长以及必要时直接出面干预货币市场以避免美元贬值等。美联储还有一个“紧急安置计划”:若其在纽约的总部遭到攻击,另一个在纽约之外的分支机构能随时接手。美国教育部还在其网站上专门开设了如“学校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警示栏目。 转自搜狐 (四)维护稳定,人人有责。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企业和民众个人的作用在危机中也得到充分重视。美国各地的企业主都接到了联邦和地方政府的通知,鼓励他们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要求各大铁路公司增派人手,加强关键路段的安全防范。要求金融机构采取行动保护设施,消除金融市场通讯网络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和实施旧老设备的升级方案,特别是及时建立或更换备用的金融交易及监控设备。一旦出现险情,各金融机构还被要求增加人力、加强身份确认甚至限制用户接入。美国行业协会之一的石油协会则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分享和分析中心,负责及时把出现的威胁和隐患通知企业,使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美国油气管道协会则在美国运输部和本土安全部的协助下,完成了一整套“威胁警报系统”。美国土安全部部长里奇特别强调,民众应该在政府的防范行动中发挥作用,对各种可疑情况要保持警惕,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要避免恐慌,决不能轻信谣言,呼吁民众相信政府能够处理危机,并将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查明事实公之于众。纽约市的紧急管理办公室(OEM)在网站上开出“家庭应急必备品”清单,列举了如手电筒、罐装食物、瓶装水、眼药水、电池和灭火器等供公众参考。政府还公布了“READY.GOV”等应急网站和“1-800-Be-Ready”免费电话,专供普通民众和家庭在防范紧急情况时求助使用。该网站和电话负责传授民众防范生物、化学武器、爆炸物、核武以及辐射材料袭击的常识,并就如何准备应急物品(如水、食物和急救品等),如何制定个人及家庭应急计划以及如何获得政府的危险警告等信息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转自搜狐 “自由之盾”虽然已经铸就,但是究竟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尽管美国民众对战争早有思想准备,而且对布什政府的政策保持了极高的支持率,但是战事一旦成为现实,美国的部分民众中仍然出现了恐慌情绪。据报道,在几个州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求生用品抢购风,许多大城市更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战浪潮。凭心而论,美国的一整套应急防范机制无论从预案的准备、技术含量、资金的投入等值得借鉴参考。 转自搜狐 (张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