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转自搜狐
近日看过一个报道,说在英国流行一种叫做burnout的病症,中文被译作“精疲力竭症”。这个“病”症的主要表现是总感到身心疲惫、孤独、缺少温情、易于动怒等等,据说这种“病”在三十岁左右、“事业有成”的年轻人中十分流行,大约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公司主管都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疲力竭症”,其中多数患有两种以上的症状。其实,今天我们的周围也经常看到、甚至我们自己也经常感受到这种精疲力竭、焦虑的情绪反应。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工作压力、精疲力竭症、忧郁症以及心理焦虑的蔓延正在逐渐失去控制。调查警告说,全球化引起的竞争加剧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会加重人们的心理焦虑和心理病症。
转自搜狐
许多人把焦虑的情绪归结为现代工业文明以及紧张的现代生活方式。其实,在任何时候,无焦虑状态都是不存在的。前几年出版的一位美国学者写的叫做《叫魂》的书中提到,在1768年的中国,一种所谓“妖术”的流言泛滥,结果引起大范围的心理焦虑和恐慌。不过,焦虑情绪的普遍存在,确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精神病症。过去我们就常听说过西方社会的许多病态社会心理现象,比如听说日本的一些企业都有宣泄室,供员工们对着老板的模拟像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郁闷和不满。
转自搜狐
今天,我们为什么也经常感受到这种焦虑的情绪反应呢?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就处在一种急剧变动的开放时代。开放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大范围的流动,城乡之间的流动、阶层之间的流动、职业之间的流动等等。流动的结果是我们失去了许多熟悉的东西,原来所依靠的稳定的东西变得不稳定或者不存在了,面对着的却是许多陌生的东西。假如一个人在毫无准备地被抛到一个一无所知的环境里,世界变得陌生而危险,他肯定会觉得焦躁恐惧、惶惶不安。我们许多人今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与这种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竞争的压力、求职的压力,公司破产或者裁员而引起自己的下岗危机,都会增加人们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转自搜狐
所以,焦虑的情绪总会伴随着我们。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呼吸急促,会觉得笨手笨脚,会觉得心理恐慌,会变得“愚蠢”或作出愚蠢的反应。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患有精神病症。就像焦虑是人的本能反应一样,人的本能中还具有对付焦虑的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克服焦虑情境。精神病症是防御机制运用不当或者过度防御,甚至引起新的焦虑。心理学需要解释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运用防御机制帮助我们成功地解决焦虑。在作为“精神健康”系列丛书之一的《克服焦虑》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她的临床经验和病例分析,以浅显而生动的语言,详细地讨论了焦虑的各种表现和克服焦虑的方式。相信阅读这本书,对我们克服焦虑一定有好处。
转自搜狐
当然,我们不要指望能获得一种无焦虑的状态。克服焦虑仅仅意味着处理焦虑,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再持续不断地产生焦虑。但是,我们时常出现的情况是逃避焦虑或者压抑焦虑,拒不承认自己有心理焦虑的事实。压抑焦虑总是会引发更多的焦虑,而积极的态度是要正视焦虑,认识焦虑的意义,以便能够利用焦虑。维雷娜·卡斯特认为,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使我们焦虑的东西,并能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我们就能生活得更为真实,与我们自己的感觉有更多的联系,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将更加完善。所以,她主张,在对待焦虑的问题上,要在社会的范围内做到这一点:不要危言耸听,不要喋喋不休地述说危险,而应该镇静,对引发焦虑的事物表现出镇静。镇静意味着考虑到引发焦虑的不安全因素,但决不听天由命。镇静也与希望有关。生活中不仅有焦虑,而且还有快乐、兴趣、振奋等等。
转自搜狐
所以,尽管有焦虑,我们仍能创造生活。
转自搜狐
《克服焦虑》、《怒气与攻击》[瑞士]维雷娜·卡斯特著 三联书店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