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其实不曾远离战争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没有实质战争,却也没有心理上可供依赖的和平。从当年战争意识高涨,到现在演变成对战事的恐慌麻木,战争其实一直不曾远离台湾人的生活
【台湾《新新闻》周报文章】题:战争其实不曾远离台湾……
从1945年之后,
台湾本岛没有真正经历过战火的破坏,然而战争的威胁与阴影,却长期笼罩在台湾上空。
在台湾人记忆中的最后一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这份记忆严重分歧。
本地台湾人忘不掉的是大战末期的美军轰炸。B29轰炸机庞然的身影象征着前所未见的毁灭力量。伴随大轰炸而来的,还有谣言与猜测。美军会不会、何时会登陆台湾?战史纪录看得很明白,美军的“跳岛战术”一步步逼近日本,在预想中的本州大决战前,是九州登陆战;九州之前,要么是冲绳,不然就是台湾。幸运的是,美军最后选择了冲绳,看看冲绳,台湾人真是狠狠地捏了把冷汗。
冲绳之役是二次大战中最恐怖、最阴暗的一页。83天的战斗,日本军人折损了7万人,冲绳平民附带丧失了10万条性命。美军方面也有高达1.2万人命丧黄泉。事实上,正是冲绳一役之惨之烈,才刺激了美国动用刚试验发明的原子弹,以求不进行日本本岛登陆战,就能屈服日本人的意志。
如果当时美军战略考虑稍有不同,冲绳的惨剧就很可能在台湾上演。这是老台湾人心头的惊惧,他们面对的是战争敌人,是美国,是盟军。
另外一批1949年之后才移来台湾的人,他们记得的战争是对日抗战与国共内战。他们记得的敌人,前有日本皇军后有中共解放军。国共内战状态一直延续到冷战时期,至于对日抗战的记忆,则与台湾本地人受美军空袭的经验格格不入,都成了台湾社会内部看待战争上的潜在紧张因素。
半个多世纪台湾虽然没有实质战争,却也没有心理上可供依赖的和平。
战争一直是台湾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战争意识的高涨,到后来演变成对战争的极端恐慌与极端麻木,贯串了这几十年的台湾历史。
50年代:“一切为反共、一切为战斗”
50年代是“一切为反共、一切为战斗”的年代。中共渡海攻台的危机始终存在,国家生存与政府统治的共同基础,就在抗拒中共发动的各种形式战争。1950年到1953年之战争,虽然战场远在朝鲜半岛,台湾却有切肤的感受。当时台湾的政府对朝鲜战争有极大的期待。期待一是美军越过鸭绿江入侵中国;期待二是同样的反攻戏码能够在台湾海峡也上演一回。这场战争最后以划定北纬38度线分治收场,没有满足台湾更高的期待。不过,这一份期待却已足以锁定台湾此后在国际局势上,乃至在心理上强烈亲美的命运。
国际局势上,朝鲜战争之后美苏两强集团对峙底定,台湾成了美方阵营与“铁幕”近接的前线,美援源源进入台湾。
随着中国政局的发展,中共攻打台湾的企图与需要逐步降温。不过1958年还是爆发了惊人的“8·23炮战”,中共以史无前例的密集炮弹轰击金门小岛。炮战可怕的地方不只是仿佛永远落不完的炮弹,而是传统战术运用上,炮战应该是下一步下一波行动的前哨准备,可是中共的下一步下一波是什么?
是登陆金门还是直取台湾?
奇怪的是,“8·23炮战”竟然没有下一步下一波,不过“8·23炮战”提醒了台湾,战争依旧在,战争随时可能降临
60年代:“越战”提醒台湾 美国并不可靠
60年代,相对是平静的年代。大陆陷入了“文革十年”,中俄也翻脸成仇。台湾借此机会喘口气,集中精神将经济主力从“进口替代”转型成“出口导向”,创造了第一波的繁荣。不过在经济进展上,为了因应战争而编列的大量军费、普遍性的征兵制度,仍然造成了强大的牵制、延迟作用,这又是为了战争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60年代后期,台湾在心理上又被拖进另一个近邻的战争。那就是中南半岛,柬埔寨、老挝,尤其是越南的战争。
美军全面介入之后,台湾也就因其位置而成了战争的边缘后备地。除了制造提供低价军品之外,美军人员物资也频频利用台湾进出中南半岛,台湾从中获致了实质的利益,却又躲开了战火的毁灭威胁。在越战的中介、刺激下,台湾与美国关系更加亲密,美式文化以更强大的力量渗透改造了台湾。台湾可以说是在越战的影响下,脱胎换骨成为以美国为榜样,大量吸收美式价值的现代社会。
越战最后以美国溃败撤退为结局,对台湾是个严重的警惕。的确,越战之后,美国的外交思考有了典范转移式的大改变。美国对于自身的国际操控能力产生了高度怀疑,也不愿积极介入他国,以免重蹈越战覆辙,所以开始寻求更妥协、更和解式的外交运作空间。在新外交典范的引领下,美国与中共关系快速进展,同时也就和台湾越形疏离。
越战之后,台湾政府一方面对内警告镇压民主反对势力,另一方面不断对可能再来的战争阴影提出不祥预告。
70-80年代:“‘台独’会否带来战争?”
战争的不安再度笼罩台湾。1978年底美国宣布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战争的不安到达顶点。台湾掀起了比1971年退出联合国时更恐慌的移民潮,躲避想像中迫近的战争。移民潮代表着活在长期威胁下的台湾人,早已经失去了任何可能思考战争、抗拒战争的能力,他们只能凭借直觉本能逃之夭夭。延续着这份直觉本能,产生了夸张的战争威胁论。80年代以后,台湾与中共打破了隔绝禁忌,开始实质交往,岛内言论自由空间也有大幅开放,独立的呼声慢慢浮现,战争威胁论于是上到台面,成为台湾政治论述中极核心、极强烈的声音。
一方面与中国交接、建立起各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却积极热烈地讨论“中共会不会攻打台湾”。有将近10多年时间,台湾社会几乎无时不在争辩“中共会不会打台湾”。台湾本身的政治势力分布、台湾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与决策,最后几乎都要回到究竟“中共会还是不会攻打台湾”这个大问题上来。
这是个因为统合了太多其他因素其他情绪而膨胀到不可能有答案的论述。没有答案,所以会有阶段性一波又一波对台湾社会的冲击。1991年海湾战争,“后战争”、“后现代战争”概念出现,是一波大冲击。1996年总统投票前,中共进行飞弹演习,是另一波大冲击。每经历一次冲击,不同的人对“中共会不会打台湾”的问题就有一次不同思考,站到不同位置得出不同答案。然而维持不变的,是台湾人对这个问题的不断疑问。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显然又会带来另一波的冲击。(李朝阳)(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