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地手记:中国记者上美国航母观战(附图)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1日02:03 北京娱乐信报 |
|
|
3月9日,新华社记者胡晓明(左)在巴林美军新闻中心向美军上尉艾丽莎递交签字后的随军采访协议。美军飞机将于10日把胡晓明送上“小鹰”号航母采访。新华社发
9日晚6时左右,美国海军上尉艾丽莎女士给旅馆打来电话,说是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10日就可以登上美军“小鹰”号航空母舰,坏消息是明早5时45分就得在旅馆大堂等候。
明天就要离开巴林。登上美军战舰就算出境,所以,记者不必考虑巴林政府只给记者两个星期旅游签证,从战舰上回来签证就要过期。在巴林呆了两天三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巴林的美丽和宁静还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体感觉是,本不应该把这里与战争联系在一起。
记者暂住的旅馆在麦纳麦使馆区内,路上难得见到一个行人。这里的静谧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嘈杂形成了鲜明对比。仅仅从外在的市井现状看,很难想象一场美国旨在推翻伊拉克现政府的大战正在酝酿之中,而战火很可能从停泊在附近海域的美军航空母舰上燃起。
巴林外交官旅馆值班经理艾哈迈德·萨利姆告诉我,这里的大多数当地居民反对美国对伊发动战争,但巴林政府确实站在美国一边。他说,巴林人讨厌战争,热爱和平,每个星期五都有许多人上街游行示威,反对美国执意动武。
萨利姆还说:“与上次海湾战争不同,美国这次动武毫无道理,因为谁都知道,伊拉克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威胁美国的武器。”
我问他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支持美国,他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而巴林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与美国有协议,政府有政府的考虑。”
胡晓明(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注:本文发自巴林,作者系新华社随美军“小鹰”号采访的特派记者。
相关报道
现场目击:“小鹰”航母弹药库
9日,海湾北部海域。在美军“小鹰”号航空母舰甲板下深处,穿过一扇扇红色舱门后,随舰采访的美联社记者罗恩·沙利文看见了数名正在忙碌的水兵。他们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甚至比航母上那些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发动首轮空袭的飞行员们更为重要,因为,所有弹药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所有一切都从这里开始,”海军一等士官迈克尔·达施说,他负责指挥“小鹰”号上22个弹药库其中的一组弹药装配工作。
这些在舰上被戏称为“弹药鼠”的水兵日常工作就是组装和调试好炸弹、导弹,并把它们装载到70多架舰载战机上。他们说,如果没有了他们,战斗部队将威力全无。
“小鹰”号上的军官9日带领随舰采访的第一批各国媒体记者参观了一个弹药库,这种机会可谓千载难逢,因为这些弹药库原本都属于警戒程度最高的机要重地。
在分上下两层的弹药库内,数十枚炸弹静静地躺在一层的架子上,等待最后的组装,其中包括重2000磅的MK-48s、BLU-109“穿透者”和重500磅的MK-82s。除炸弹外,弹药装配组还负责组装“鱼叉”、“小牛”等型号的导弹。
在二层,6枚最近刚装上激光制导装置的GBU-16炸弹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通过电梯运上甲板。在那里,弹药装配组的士兵将把炸弹装上各型战机,包括F/A-18C“大黄蜂”战斗机、F-14“雄猫”战斗机等。
美国官员说,一旦正式宣战,美军将在最初数日内对伊拉克发动一轮毁灭性的空中打击,以便从心理上震慑伊拉克部队。而来自海上航母战斗群的作战飞机届时肯定将是空袭行动的主力之一。赵卓昀(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