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抗“非”需要,南京市急救中心近日重新盘点了所有急救力量,除了2部在南京市第二医院24小时待命的非典病人专用车外,本部在原先2部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部急救车用于运送发热病人。记者昨日获悉,急救中心本部已出现了抗“非”斗争以来罕见的出救高峰,全天出车133次,其中有47人是发热病人。“以往本部每天平均也就出救60次,最多80次,昨天翻了一倍,4部急救车24小时出动还是紧巴巴的,工作人员的承受能力几乎快到了极限。”急救中心吕民主任如是说。记者昨天对急救中心进行了探访。 转自搜狐 每个细节都关系病人生命 转自搜狐 昨天上午8:30,在急救中心调度科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记者见到了刚扒拉完最后一口早饭的胡福成科长。为了保证急救力量运转灵活,胡科长已经住到了办公室。谈到近些天的工作,胡科长感慨良多,“调度好坏事关重大,每个细节都关系病人生命”,他说,有些细节的考虑,已经精确到了数学水平。胡科长告诉记者,在二院的2部非典病人专用车,大部分时间处于隔离状态,保养加油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他们最终想到了类似于军用飞机“空中加油”的解决办法。先找一个空旷无人的地区,算好急救车完成任务回程途中抵达该地点所需要的时间,急救中心的维修和加油人员也同时出发,与急救车在该地点会合,对急救车紧急消毒后立即实施维修和加油,完成任务后立即返回二院待命,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转自搜狐 隔离服成了日常装 转自搜狐 昨天上午9:30,记者在急救中心看到,倪志敏等几位待命的医生和司机穿戴严整,两层防护服、口罩、帽子、套鞋等防护用品把他们包裹得严严实实。记者以为他们马上又要出发接发热病人,但没想到他们从早上8:00开始就已经把这副“行头”穿上了。倪志敏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出救及时,他们从每次交班开始就要把防护服穿戴好,其间不管有没有出车任务都不能脱下。前几天天气异常闷热,人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就像站在竖着的浴缸里,再加上口罩,人都快给闷得昏过去了。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不能像平时那样随时解决生理需要,因为转运过程中不能下车,所以有内急也得忍着,有时一忍就是好几个小时。一直要等到把病人送达返回后才能方便。 转自搜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病人拒绝下车,一些医院也不太配合急救车的工作,导致急救车在转运过程中白白耽误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这意味着许多急需转送的病人无法在第一时间等到急救车。急救中心呼吁广大病人和医院多多理解,共同做好抗“非”工作。 宋巧红 罗双江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