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敏、实习生 欧作荣报道:一个连简谱都不认识的女工程师,竟然出版了七本歌词集;一个从未走出国门的普通中国女子,竟然为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写诗;一个离婚的单身女人,竟然主动向素不相识的亿万富翁求婚,近日,在读者报料的指引下,记者在广州海珠区的客村见到了这位奇女子。
一年写歌词六百首感动石祥
郝久新是从1998年开始歌词创作的,当时她在中山的一家工厂担任工程师。起初,写了一些很上口的小诗,某一天,突然意识自己写的就是歌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多时间,郝久新就写了五六百首歌词。
手里捧着一大叠歌词,该怎么办呢?她不认识任何歌词名家,没接触过任何专业团体。
郝久新凭着一股东北姑娘特有的“闯劲”,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她给全国的音乐学院、歌舞团,凡是能找得到的艺术团体,都寄了一封信,信里有自我介绍,还有作品精选。可以想象,回音微乎其微。不过,仅有的几封回信却让郝久新兴奋不已,至今都念念不忘。
其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词作者邬大为,为她修改了作品,还仔细地列出了各个歌词专业杂志的联系办法;《十五的月亮》的词作者石祥为她写了推荐信,把她的作品推荐到专业杂志。终于,《天津词刊》用了一个版面发表了她的诗作。郝久新终于摸到了门道,此后一连出版了《一朵爱情花》、《绝招》等歌词集和一部诗剧《海上新娘》。
收集国外民歌应邀赠诗卡扎菲
看到国内目前外国歌曲译配的专业人才较少,郝久新又开始新的尝试。她碰到了更大的难题,哪里去找外国歌曲集呢?郝久新还是用“笨”办法,她试着联系各国的中国大使馆,请使馆帮忙搜集所在国的歌曲集。她收到了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馆寄来的摩尔多瓦民歌集。于是,她又出版了摩尔多瓦民歌译配集《摩尔多瓦民歌》。她的另一本外国歌曲译配集是《美国民歌集》,是根据她在美国留学的同学赠给的美国民歌集翻译的。
郝久新还给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寄去了自己的歌词集,希望能换得该国的歌曲集。不想由此和利比亚使馆结下了一段奇缘。郝久新寄了两本歌词集给利比亚驻华使馆,一本送给使馆,另一本委托使馆送给利比亚总统卡扎菲。
谁想到,2002年9月,郝久新突然接到一个特别的电话,是利比亚使馆的驻华文化参赞打来的,邀请她去北京参加使馆的一个庆祝活动。在北京,使馆告诉她,她的歌词集会转送给卡扎菲了。使馆还郑重邀请郝久新为卡扎菲总统创作两首诗歌,并且送给她好几本卡扎菲的传记资料。
求婚信写给“500强”得一知音
郝久新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37岁还独身的她,渴望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真爱。她想找一位既有经济基础,又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伴侣,她认为企业家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郝久新又使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招。她找出一本黄页电话簿,上面有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的介绍。她按图索骥,一封一封地给企业家发出了求婚信,寄上自己的歌词集作为自荐信,坦言“如果你有配偶,请做我的读者,如果是独身,我愿意做你的妻子”。
回音不多,但都很彬彬有礼。也许真是天赐良缘,郝久新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辽宁的企业家,目前是单身。更巧的是两人还是一个地区的老乡。双方电话往来了一段时间,又见过两次面。如今,一个在辽宁,一个在广州,电话线和书信连接着他们……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