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讨论民企参与国企改革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涉及目前国企改革的基本状况。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民企参与国企改革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国企改革由浅入深已经持续了25年,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就本人调查和研究中所了解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深层问题,我把它们概括成三个问题。 一是,比重高。以公布的数据为准进行计算,国有(包括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7%,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工业部门总资产的比重达65%。这表明,总的说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偏高,距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所应有的合理的界限尚有不小的空间。 二是,不平衡。去年我曾对各省市的国企比重进行了测算,发现国企改革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中国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按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不同比例,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东南沿海几个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民营经济相当发达,例如在工业领域,浙江省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所占份额之比为20:80,广东为25:75,江苏为29:71;第二类是东北和西部的一些省、(市、自治区),恰好倒过来,上述比例为80:20,最高的甚至达89:11;第三类,中间状态的省(市、区),大体上是50:50,或是60:40,例如北京是67:33,上海是52:48,重庆是68:32。这是个很不平衡的发展格局。 三是,领域窄。迄今为止,国企产权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基本上是在国民经济的竞争性领域内进行推进,而对于垄断性领域,则基本上还没有触动,十六大报告讲“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这方面改革我们还没有展开。 1997年,决策层已经明确提出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任务,这就是说要“有进有退”。当然“退”也有底线,具体说有四条底线:(1)经济安全类;(2)真正垄断类;(3)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类;(4)支柱型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此外,其他领域原则上应放开,让国资逐步退出来。根据我的实地考察,虽然各地已经在国企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若按我讲的上述底线来审视的话,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空间很大。 这种状况是不是意味着民企参与国企改革正逢难得的历史机遇呢?回答是肯定的。 参与途径形式多样任尔选用 酌情出发讲究针对性是关键 在如此广阔的前景下,民营企业应采取何种方式参与国企改革呢?我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于某特定企业的情况,应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讲究针对性。以下三种方式值得重视: 第一种,民企参股、控股式。在这类方式中还可以分两种模式:其一是“增量变革法”,即改制企业通过吸收民企的资本,来把原来企业的资本盘子做大,形成新的资产组合,相对减少国有资产的量,例如某国企原来有1000万元国有资产,民企介入此企业改革,给它增资1000万元,双方各持50%的股份,使其由单一产权关系变为混合产权关系。其二是“存量变革法”,即变动国企原有的存量资本,将其中的一部分国有资本用民营资本置换出来。当然民企可以先运用“增量变革法”进行参股,再借助股权的交易和转让,而成为新企业的控股方。 第二种,整体收购、兼并式。据我分析,一般民企比较喜欢这种模式。这里又分两类方式。一类是“协议转让法”,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双方“一对一”谈判订协议实现产权交易。例如南京雨润集团,目前拥有总资产达26亿元。这家民营企业近几年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采取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据我所知,它总共收购了19家国企,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超过10亿元。 为什么民营企业倾向于要整体并购?因为经验证明,传统体制下国企运营机制比较僵化,而且旧体制的惯性运作相当强烈。民营企业入股参股固然可以改造企业,但有时民营企业的朋友跟我倾诉他们感到受牵制太大,甚至“治标不治本”。当然,与参股方式相比,民企对国企进行整体并购所遇到的各方面阻力是相当大的,有时有些阻力大得难以想象。这里我可以论述一下雨润集团的经验:为了减少阻力,并化阻力为动力,他们在收购国企时明确提出“三不变”、“三个相信”和“两个保证”的一整套方略。所谓“三不变”是指原国企被并购后,原经营行业不变,注册地不变,以及纳税地不变;所谓“三个相信”是相信地方政府、相信国企经营群体及相信广大国企员工;所谓“两个保证”是保证员工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保证员工享受有关法定待遇。 整体购并的另一类操作方式是“市场拍卖法”,即让民营企业在自由竞标的状况下收购国企。例如珠海中富实业公司购买四川广康化纤公司就是这种情况。广康化纤公司是地方政府投资办的国有企业,去年当地依法定程序宣布此企业破产,清算后,当地政府采取拍卖方式将其出售。最后广康公司被珠海中富实业公司以5600万元收购。 对于珠海中富公司来说,这样做是为适合它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富公司被人称为“中国的瓶王”,是给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及其他饮料公司提供包装瓶的。“两乐”在四川建厂,珠海中富公司则作为相关企业也来四川发展,以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收购广康,就找到了一家很合适的原料供应企业,拉长了自己的产业链。 第三种,风险投资式。以众多国企管理者的资金实力,目前,让他们收购小企业还可以,但收购大一点的企业资金就捉襟见肘了。这时这些管理者就可以借助于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的力量,由民间投资公司帮助其解决收购资金的问题。民营投资公司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比较多,他们都是专搞资本运作的高手。 这种参与方式目前还不普遍,但今后一定会有很大发展,应予重视。 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民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追求一个清清爽爽的结果 四点忠告与民营企业分享 几年来,已经有一些民企参与了国企改革。这中间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同时也出现不少挫折和失败。鉴于经验和教训,这里,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民企要把参与国企改革与民企自身所处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要牢记:发展是民企的第一要务。要使民企从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通过与国企重组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例如南京雨润集团并购多家国有肉联厂,就与它想打造“中国食品王国”,创造规模优势有关;而珠海中富公司收购广康公司也和它的制瓶原料供应相关,这些企业家都是想通过参与国企改革来打造企业在本行业的“龙头”地位,并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民营企业要妥善处理好与国企所在地政府的关系,以减少或弱化参与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阻力和摩擦,尽量变阻力为动力。比如像雨润集团所坚持的“三不变”等方针,就让政府、职工、民企、国企等几个方面都比较满意,这是一项高超的产权并购艺术。 第三,民企在参与国企产权变革中要注意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交易公平问题。具体来说,要把握三个环节:(1)在变革前,一定要注意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是否已经界定清楚。否则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2)在交易中要把国企资产的价值评估准确,要请有信誉的评估事务所来操作。(3)在参与国企产权交易时,价格要合理,交易要公平,如果是市场拍卖,底价也要定准。 第四,要按照国家政策慎重处理职工的身份转换问题。国企改革涉及“两个置换”,包括资产置换(原有权变革)和职工/经营者身份的置换。在中国,“身份”问题很突出,“国企职工”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因此在操作中要注意“两个置换”密不可分,产权制度改革同劳动制度改革紧密相连。在今年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讲到改制时,明确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讲得非常深刻。从大庆市以及其它地方实践来看,国企职工劳动关系和经济补偿问题,应该慎之又慎,按国家政策规范化运作。人的问题非常敏感,一定要追求一个清清爽爽的结果,这对中国民企参与国企改革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能注意以上四个问题,各地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就能健康进行下去,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 常修泽)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