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通讯员姜平波 本报驻苏记者朱金龙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暨第20次学术研讨会上,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就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引导自行车向公共交通转移 王炜教授说,城市交通拥挤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原因很复杂。在机非混行的路段及交叉口,自行车通行与机动车通行相互干扰,影响交通通行效率,是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之一。但任何一个引起交通拥挤的原因都不可能成为“根本原因”。事实证明,交通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能缓解。只要交通需求大于交通容量,交通拥挤问题就会存在。 王炜教授认为,中国城市交通机动化趋势已非常明显。中国城市交通机动化有两条路:一是自行车向私人机动车转移。由于私人机动车的道路时空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自行车,道路交通机动化会使交通拥挤问题更加严重。二是自行车向公共交通转移。由于公共交通的道路时空利用率远高于自行车,道路交通机动化会使交通拥挤得到缓解。 公共交通应有优先通行权 王炜教授强调,公共交通的道路时空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因此,公共交通应该享有优先通行权。在有公交优先通行系统的道路段及交叉口,乘公交车的居民比坐公家车、私家车的人群有更大的通行权利。合理引导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为设置公交优先系统提供道路空间,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大的通行权利。 对于如何提高公交吸引力的问题,王炜教授说,通过对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的调查,公交吸引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不方便、不准时、不舒适。因此,要提高公交吸引力的关键是提高公交的方便性、准时性、舒适性。也就是说,公交优先发展必须要有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应包括:合理的公交线网规划与合理的公交场站布置,以解决居民乘坐公交车的方便性问题;科学的车辆调度优化与公交专用线(道)、专用信号相位设计,以解决居民乘坐公交车的准时性问题;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改善服务质量,开辟新型公交方式,以解决居民乘坐公交车的舒适性问题。王炜指出,一个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需要较长时间的政策引导才能形成,而不是靠暂时的交通管制措施。 (本报南京11月17日专电)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