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舆论对俄首富被捕有不同解读 政治导向显现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20日15:44 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俄罗斯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一事,曾经引起美国舆论一阵大哗,一些专栏作家和研究俄国问题的学者对此提出多种解释。一种看法认为,他曾经试图将其掌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出售给美国的跨国公司,以便从对方得到较为安全的外汇现金或股票,因为霍氏的财富原本是国有资产,他担心有一天被政府控制住。而克里姆林宫则担心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受到美国控制,搞垮霍氏可以确保尤科斯不被美国人控制。
强调国内政治因素
另一种看法强调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因素,其论点是霍氏向俄罗斯不同的政党捐款,其中包括反普京的政客,导致普京视其为眼中钉。美国舆论一度普遍指责普京不能容忍异己,为了自己在明年的大选中连任成功,不惜在俄罗斯搞新的独裁统治,包括对新闻媒体的严格控制。
还有一种看法是,普京想在俄罗斯推行他的“法治专政”,要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中关键部门的控制,并且要派自己的人前去接管,逮捕霍氏只不过是一个开头,今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行动。那段时间在美国报纸上反复出现siloviki这个俄文名词,专指曾经与普京一起在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工作过、如今又在俄罗斯政府部门掌权的那些官员。
白宫故作低调反应
其实,早在霍氏被捕之前已经有人就此发出警告。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华尔街日报》的特约编辑卡斯帕洛夫9月18日在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克格勃国家”,其中不仅提到“普京的克格勃同事已经占据了俄罗斯政府部门近50%的最高职位”,而且还提到霍氏在尤科斯的合作伙伴列别德夫被逮捕入狱事件,说明普京政府要重新分配资产。
在批评普京的同时,美国媒体也注意到白宫对此事的反应非常低调,美国官方向普京政府表示了关注与忧虑,但丝毫没有为霍氏打抱不平的迹象,显然是不想让这一事件影响美俄关系。没过多久,美国媒体也不再愤怒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要报纸还报道了霍氏在商场之外的活动,令霍氏在美国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比如他在华盛顿用金钱拉拢政客,试图在美国权力阶层建立起人脉关系;他还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收买议员,甚至直接操纵会场辩论。
有心造成先入为主
《华尔街日报》前天还刊出《福布斯》杂志高级编辑克里布尼科夫的一篇文章,其观点与前一阶段美国媒体的主流看法大相径庭。他认为霍氏之类的俄罗斯寡头实际上是在叶利钦的包庇下窃取了国家财富,因此靠这种手段获得巨大财富的人是不可能睡安稳觉的。俄罗斯政府向霍氏动手并不代表普京要重建独裁统治,这一事件反而可能会令俄罗斯人拥有财产的权利和俄罗斯市场的基础得到巩固。
纵观这一阶段的美国舆论对霍氏被捕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美国媒体首先是抨击俄罗斯政府,让人感觉普京政府“无法无天”;然后再报道霍氏以前的各种行为,但大多数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两个星期之后主要媒体基本上不再报道任何相关消息了,公众也基本上忘了这件事。美国媒体的这种惯性做法经常出现,其后果和影响显而易见。(《大公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