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盛世兴水-写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截流之际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23日17:28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合肥11月23日电 (记者葛如江、周剑虹)盛世兴水。淮河中游洪水控制工程——临淮岗工程淮河截流的喜讯传来,淮河两岸人民为之吹呼雀跃,为治淮奋斗数十年的老专家们更是神情振奋,多少代人的淮河安澜梦终于一步步走向现实!

  从停工到再建,临淮岗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步伐

  淮河,本是一条尾闾通畅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曾是千百年来淮河儿女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是,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淮河也就经常变得桀骜不驯、泛滥成灾。仅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平均1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较大洪水。1991年淮河大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亿元;今年,淮河在安澜了12年之后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再一次给沿淮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洪水给安徽、江苏、河南三省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64.3亿元。

  今年80高龄的胡庭洪,是一位献身新中国治淮事业的老水利专家。1949年,人民接管国民党驻南京的水利机构时,他就开始与淮河打交道。至今,很多往事他都历历再目。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沿淮人民遭受了惨重损失。毛泽东主席含泪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随即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新中国治淮从此拉开了帷幕。1954年特大洪水后,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开始拟定《淮河流域初步规划》,计划在淮河中上游再造一个洪水控制。1958年,淮委选定了在淮河中游正阳关以西建“临淮岗水库工程”,当年8月动工兴建。

  临淮岗水库建设时正值“大跃进”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胡庭洪老人说,那时经济十分困难,所有的水泥、钢材、木材都是从东北“有计划”地批来的。1961年起国家实施“调整”方针,投资大幅减少,1962年4月安徽省委不得不停工缓建。当时,临淮岗水库已完成姜家湖大坝等工程,投资累计6300万元。

  临淮岗工程停建后,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未能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一直十分重视。1981年、1985年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都肯定了临淮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但一直未能付储实施。

  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控制工程”;1998年国务院批准工程项目建议书,2000年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12月2日,临淮岗工程再次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胡庭洪说,那时工程停工关键是国家经济困难,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有实力搞大型工程,“三峡工程”都不在话下,更何况区区20多亿元的临淮岗工程。胡老激动地说:“从停工到再建,临淮岗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印证着我们艰难奋斗走向辉煌的历史步伐。”

  发扬团结治水精神,共谱盛世治水新篇章

  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整个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建设,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团结治淮的又一伟大实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跨河南、安徽两省,涉及固始、霍邱、颍上、阜南四县,主体工程位于淮干中游正阳关以上28公里,地处安徽省霍邱县与颍上县交界处。处于临淮岗工程上游的河南省固始县,虽然有部分地区在工程淹没区内,但最终仍以大局为重,牺牲局部利益,发扬团结治水精神,同意并支持了工程的建设。

  固始县沿淮地区淹没影响总面积为3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0.9万人,其中淹没区140平方公里,为陈族湾、大港口、蚌山、王楼、汤岗5个圩区和淮河、史灌河河道滩地,人口5.1万人。淹没区内现状是排涝标准较低,洪涝灾害频繁。临淮岗工程运用后,这些地区遭遇大洪水时都将做出较大牺牲。

  陈族湾大港口治理的移民安置属于补偿性质,人均安置经费与同期的长江三峡和小浪底移民经费比较相差几十倍。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固始县委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分片管理,分级负责,各级领导身体力行,亲临一线,做到不留一点漏洞和差错,有力地保证了移民迁安工作的顺利实施。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临淮岗工程建管局局长汪安南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淮河水系,使团结治水、四省共保具有特殊意义。”据他介绍,淮河治理工作不仅有技术和工程问题,还涉及到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上下游、左右岸等各个层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有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治淮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坚持团结治水、四省共保的原则,治淮建设才能出现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大好局面。被称为上世纪90年代治淮“肠梗阻”的“四大卡口”工程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实施,再一次证明团结治水、四省共保是治淮取得成功的法宝。

  10多年来的治淮成就,正是由于加强了流域统一管理,淮干行洪通道扩大工程、怀洪新河续建、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近期19项治淮重点骨干工程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才形成万众一心、团结治淮的生动局面。

  从水患到水利,临淮岗工程让沿淮儿女的淮河安澜梦走向现实

  淮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已初步形成由上游水库、中游行蓄洪区和各类堤防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但防洪标准仍然很低,中游正阳关以下地区实际防洪标准仅约50年一遇。当淮河上游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淮北大堤保护区内1000万亩耕地、600多万人口、淮南煤矿、平圩电厂、京沪铁路,以及淮南、蚌埠等城市仍将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将淮干中游正阳关以下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的关键性工程。

  临淮岗主体工程位于正阳关以上28公里处,几乎全部控制了淮干正阳关以上洪水。临淮岗以上淮河两岸地形为两岗夹一洼,可滞蓄大量洪水,是淮河中游不可多得的优良坝址。而且它下游紧接淮北平原,工程建成后,可以改变淮干洪水长驱直下,威胁淮北地区和沿淮城市、工矿安全的被动局面。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后,在发生比1954年更大的洪水时启用,可以滞洪削峰。按照1998年价格水平估算,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运行期内年平均防洪效益2.8亿元,遇到百年一遇洪水,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效益为306亿元。

  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整个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设,使得淮河两岸人民的夙愿得以实现,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标志着淮河治理又有了重大进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完)(来源: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