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福建莆田:“历史文化名城”容不下文物建筑?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24日11:05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华网福州11月24日电(记者 禹志明)莆田市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把争取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十五"计划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在莆田市涵江区旧城改造中,一批富有文化研究和旅游价值的重要文物建筑被列为拆迁对象。在房地产开发的利益驱使下,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精美建筑一旦拆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丧失的决不仅仅是几幢房屋。

  旧城改造 文物建筑岌岌可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的涵江因海运和商贸业十分发达而被誉为"小上海"、"小扬州",当时由贸易起家的富商兴建了不少的华宅美屋,继承了莆仙传统民居样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也是近代中国东南地区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中外商贸往来的见证,是莆田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馨美堂、马兰客大宅和双贸隆大宅等古民居就是这些文物建筑的代表。

  莆田市正在进行的涵江区旧城西区改造项目,将给这些精美文物建筑带来灭顶之灾。首当其冲的是馨美堂,2001年9月30日发出拆迁令至今,馨美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它是否拆迁也将决定其他文物建筑的命运。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说,馨美堂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已经莆田市文物部门登记在册,并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卷》,其价值早已得到众多著名文物、建筑专家论证确认。福建省文化厅提供的一份资料可以说明馨美堂的价值,资料中介绍莆田市馨美堂,又称林海秋大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建筑体量大、布局和空间组织科学、雕饰精美,是旧时福建四大名镇涵江当时海运、商贸发达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03年2月9日,当莆田市人民政府向福建省文化厅提交"关于涵江馨美堂(林海秋大宅)异地拆迁保护的请示"时,福建省文化厅立即向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报告,提出:莆田市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涵江馨美堂等近代建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应予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是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按照省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和专家的意见,由莆田市人民政府依法就地妥加保护,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置保护意见不顾且另有说法

  莆田市馨美堂保护问题提出后,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对馨美堂的保护都有十分明确的态度,都认为馨美堂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应依法就地妥加保护。在莆田市2003年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编制的保护规划和旅游线路开发中,馨美堂等文物建筑更是占有重要一席。

  然而,有关部门对保护意见充耳不闻。2003年5月10日,莆田市建设局还是作出了房屋拆迁纠纷裁决,裁定馨美堂异地迁建。莆田市建设局在裁决书中认为:"市文化局向省文化厅的请示件、省文化厅给市政府的函件以及专家论证都不能取代政府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定核定公布权。'林海秋大宅(馨美堂)'虽经市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研究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未经市(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法律地位仍属没有确定,在负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公布、保护法定职权的市政府依法决定对'林海秋大宅'按文物保护单位待遇异地拆建保护的情况下,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有服从的义务,任何与该决定相抵触的要求都没有法律依据。"并依此裁定对其进行异地拆建。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馨美堂属于国家保护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若确因工程建设特别需要进行迁移的,应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登记的文物古迹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要事先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建设项目选址等有关文物保护设计方案的审批。莆田市建设局做出"异地拆建"的裁决,置上级领导、专家和主管部门的意见于不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通知精神。

  利益驱动 拆迁还要进行

  馨美堂的屋主王德照告诉记者,强制拆迁的通告已经发下来了,看来馨美堂很可能保不住了,而且就连"异地移建"可能都无法兑现。当初市里说要异地移建到萝苜田岛,但是那里根本没地方能放得下,后来说放到涵西,但实际上指定的地点从没落实过。

  2003年10月底,记者在莆田市政府了解到,市政府意见明确,要结合实际进行保护,不管是文物还是有文物保护价值的东西,都要保护。莆田市政府的说法让人感到很欣慰。但记者到涵江区政府采访,区政府的说法则是,馨美堂的拆迁问题已经向省市反馈多次,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不算文物,是在拆迁进行过程中突然变成了"文物",区政府决定让步,同意将这批房子异地移建。但馨美堂的拆迁一直在拖延,政府意识到这一家拒不拆迁,延长了按时安置的时间,增加了费用,影响了旧城改造中其他拆迁户的利益。从2002年开始,附近工程无法施工,所以必须早日拆迁,一定不能因为这一家而影响广大拆迁户的利益。

  在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实际上是强大的房地产开发利益驱动,这些古民居如果不拆迁,那就无法成片开发,对房地产开发会带来影响。地产界人士说,馨美堂等老民居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地段,楼层低且拥有庭院、天井等,占地面积较大,拆迁补偿金额低而开发利润大,因而相关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虎视耽耽。

  相关稿件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