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目前都在清理、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今年的一个特点是动作很猛———“一票否决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新闻报道中这类词语用及最多。我们丝毫不怀疑劳动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对清理欠薪问题的决心和诚意,而且,我们也十分赞同猛药方。但我们也有理由担心,各地在对今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建设部联发的《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的执行中,对即刻见效手段的过分倚重、对效果和成绩的强调,可能掩饰治理欠薪问题所需要的制度建设的缺乏。 民工欠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这个问题是否进入了政府议题的视野之中。印象里最晚从去年开始,各地的“跳楼秀”就已经愈演愈烈了,跳楼讨要工钱者之多,以至于连媒体都感觉有些麻木了。欠薪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认识的事情。9月,两部联合下发的《通知》,已经表明欠薪问题开始真正进入政府视野。 就像最近新闻报道中说的那样,“这次要动真格的”,只能说明以前我们并没有动真格的。遇到投诉的民工,管理部门过于强调走法律途径,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仲裁、法院起诉等措施。结果导致民工维权门槛过高,实际上能通过这个途径维权成功的寥寥无几。我们提倡所有的劳资纠纷都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但除非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有了快速、高效的法律途径。现在,各地遵循《通知》精神上行下效的实际证明,铁腕清欠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但让人足够担心的也是这点。以往太多的政府令成为运动式活动的经验提醒我们,我们要把检验的标尺放在如何使得农民工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那么没有发现的呢?这样的口号在表明决心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否则,我们的清欠工作为什么总是在年末的时候才开始轰轰烈烈呢? 从实际情况看,也有这样的苗头。比如对黑心包工头形象的过分渲染,似乎所有的欠薪都是包工头的为富不仁造成的,这可能掩盖了建筑链条上的资金责任和项目、资质审定,干扰欠薪怪圈的真正打破。建筑行业欠薪积弊之深,从不久前沈阳两包工头走上塔吊上演“跳楼秀”可见一斑。治标又治本的一个渠道是,一手抓铁腕清欠,一手抓制度清欠。 将最近一段时期各地的新闻报道与两部的《通知》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铁腕清欠的倚重过滤掉了很多治理欠薪问题的制度保障问题。比如加强对于建设、开发项目的监管;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规范用工;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发挥劳动、建设、工会三方协调机制作用等方法。这些方面可能是对治理欠薪问题更长久的保障所在。查处几个个案容易,但查处那些带有普遍性的案例就不那么容易了。 既然欠薪问题进入了政府的议题视野,那么,我们就应该动用各种资源、渠道,不仅仅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未雨绸缪。不要沉浸在“猛药方”的现实效果里并以之为然。 (作者 劳拉)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