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杰人
《成都日报》12月5日报道,作为第六批被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四川省决定从4日起立即停止对自行车的注册登记和牌证管理制度,取消牌证收费项目。该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解释说,实行自行车牌证管理,目的是防止自行车丢失、被盗,打击偷盗自行车的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私有财产的安全。鉴于自行车牌证管理制度没有达到防止自行车丢失这一目的,该制度已无存在的必要。
我认为,四川省这一举措,不仅是顺应民意的明智之举,更是政府在提高管理水平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行车牌照管理制度,这一历史恐怕难以考究。但毫无疑问,当初设立这一制度,主要是借鉴世界通行的机动车管理办法,期望通过“牌车合一”管理自行车。从历史上看,这种制度多少起过一些作用。
30年前的中国农村,如果谁家有一辆自行车那是很稀奇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自行车,甚至比现在的一辆汽车更为罕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超级自行车大国,自行车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今天的小商品。
经验表明,对珍稀、大件物品实行牌照管理,有助于国家掌控,也有助于防止这些物品被盗或者被非法转移。但是,牌照管理的实质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这种行为是以一定的行政管理资源耗费为代价的。
如果说几十年前的自行车牌照管理制度曾经为保护公民对自行车这一珍稀财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现在因循守旧继续对自行车实行牌照管理,则是一种完全过时的办法。看看城市路面上滚滚拥动的自行车流,看看农村遍地可见的自行车影子,看看不少人将自行车毫不当回事的情景,我们就可以知道,继续实行自行车牌照管理,除了枉费行政成本外,不会有什么作用。
由四川的此举我联想到北京等城市在征收自行车税过程中的尴尬。北京市现在拥有自行车约1000万辆,该市规定每辆自行车每年收税8元。但据有关报道,这个税收完成情况很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征税面还不到5%。一项看起来很严肃的税收决定,却因为不切实际而基本上落空。很多人对此批评认为,征收自行车税,是在本已落后的自行车牌照管理制度上追加一项不合理制度。
牌照管理也罢,征税也罢,国家现行有关自行车管理的制度,早就脱离了现实,成为政府的“历史包袱”。对这些制度的取消也已成了共识。
对这么一个早已形成的共识,为什么恰恰是四川省能够率先采纳而非其他省市或者中央政府?我认为,这是由于四川省能够清醒认识并正视现实,能够放下“历史包袱”,及时调整思路,果断作出决定。
现代社会的政府工作,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讲求效能原则。对于自行车牌照管理这样一项高耗低效的管理工作,只有顺应民意,及时调整思路,才是明智之举。但愿四川这一理性选择能给其他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带来启迪。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