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菲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于美国东部时间7日下午抵达纽约开始访美之行。在中美经贸关系、台海局势出现新情况的形势下,预计双方会谈将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美国总统布什在外交与选票之间会作何权衡?中美关系下一步进展会怎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美贸易将成会谈焦点 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日前在对媒体谈到温总理即将展开的美国之行时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此次两国领导人商讨的重要议题。并透露温总理到时将向美国提出,取消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禁令、开放农产品市场以及允许海外投资委员会OPEC在中国投资。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森说:“美中贸易逆差,确实已成为两国间的突出问题,近期双方对此也都比较关注,肯定是此次两国领导人会晤绕不开的话题并且是焦点话题。” 动荡的2003年,中国树立了一个榜样:用多边对话、和平手段来化解危机。这次也不例外。陈宝森认为,中方的立场一方面将向美方说明情况,导致逆差的真正原因不是来自他国的倾销,不是人民币的汇率,而是美国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明确表示解决问题的积极姿态,除了积极传播逆差顺差是一种贸易行为、中美是互通有无的互利关系的观点外,还表示有可能增加对美的进口。 同时也会晓以利害,希望美国方面也做出努力。美对华的很多出口限制实际从其自身的安全角度考虑已完全没有必要,如放松对我国超大型计算机、高新技术、核电站、卫星等领域的出口,解决贸易逆差就会非常容易。 “一般来说,以前像朱总理出访美国,都会签一些采购订单。现在情况虽说与以前不同,也有人对利用采购来缓解贸易逆差颇有争议,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这次也应该会有所承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中国也确实需要。”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王孜弘主任这样说。 11月13日,中国在美签订60亿美元大单,令一直对美中贸易逆差耿耿于怀的美国人喜笑颜开。虽然近期美频频对华发起纺织品设限、初裁中国彩电倾销等事件,使我国第二批赴美采购团行程有所延缓。但据悉,12月17日,这支代表团将再次赴美采购大豆。 对此,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采购并不是解决贸易差额的一个根本之计,其采购的数额也无法和巨大的贸易差额相比较。中国政府应当建立一项日常性的机制,比如每个季度进行贸易评估,使用国家力量调动贸易,开拓更多美国产品在国内的销路。” 合作大于对抗 陈宝森认为,中美两国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美国的高技术产品是我们所需的,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低端产品在美国也很有市场,这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这个道理美国人很清楚。 但另一方面,因美国明年总统大选,布什政府还要面对国内的压力。在外交和选票之间,布什将会作何权衡?陈宝森说,他应该会算算总账,到底哪样更划算。对于美中贸易逆差,美国的制造业对中国不满,但美国的消费者、在华的投资者和进口商却不这么认为,双方也都有选民。温总理的出访,通过双边对话,应当能促使布什政府权衡利害,不要把事情做绝,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推动互利双赢的贸易格局步入正轨。 王孜弘则认为,总体的来说,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经贸关系还会对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对此我们应抱有很大希望,但也不要指望中美贸易问题能在一次会谈中彻底解决,只求今后能有所缓解,不要走向对抗的道路。这理应是此次会谈的积极成果。”陈宝森说:“事先我们就注意到,推动此次会谈,中方的表现很积极,美方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愿望,这样就容易达成一致,对下一步中美关系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那么,这是否就表示中美贸易摩擦会有所缓解呢?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对待贸易摩擦要有平常心。正如欧盟和日本一样,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这是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问题,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中国必须学会复杂的斗争。 人们也注意到,温家宝总理的随行人员中有很多经济官员和经济界人士,此次出访有着浓重的理性和建设性的色彩。换句话说,在摩擦和疑问之外,中美双方都相信两国之间还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天地。 转自搜狐
|